• 82阅读
  • 0回复

诗潮涌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5
第8版(副刊)
专栏:

  诗潮涌动
葛向勇都君萍
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的名字本身就如诗一般。
秦朝末年,刘、项争雄,垓下一战,四面楚歌,楚霸王项羽飞骑逃至乌江,恰逢乌江亭长驾小舟前来迎渡,霸王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而死,只将心爱的坐骑乌骓宝马,渡到东岸,而那伴随霸王出生入死的乌骓宝马,遥望对岸,狂啸悲鸣,竟大恸而亡。传说马鞍落地化为山,马鞍山市因此得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马鞍山地区战乱频仍,干戈扰攘,多次成为金戈铁马、剑影刀光的古战场。古镇采石,据险临江,屏藩金陵,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曹彬架设跨江浮桥,飞渡天堑,一举统一江南;虞允文书生督战,以少胜多,保全南宋半壁河山;更有黄巢、朱元璋、石达开等农民起义大军,在这里纵横驰骋,谱写了震古铄今、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就连地底下也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诗矿——铁矿。毛泽东主席曾于1958年与1959年两次登临马鞍山,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在他的眼前东流入海,汹涌澎湃的诗潮在他博大的心胸中奔腾,他所酝酿构思的恢宏诗章就是一座新兴的城市——马鞍山市和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1961年,邓小平同志又以他特有的伟大气魄为这宏伟诗章润笔增辉,亲自选址建起我国第一座大型的车轮轮箍厂,从此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外国进口火车轮箍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这里激荡起亘古未有的浪漫诗情,进入全面振兴时期的马钢,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今日马钢已形成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开坯、轧材、焦化、耐火、机修、动力、运输、科研设计及施工等完整配套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系统,拥有我国唯一的车轮轮箍厂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高速线材轧机,成为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和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91年,马钢率先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全面实行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探索国有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路子。1994年6月,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的马钢2500立方米大高炉系统工程全面投产,标志着马钢发展史上又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钢铁工业的主体带动了地方工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方位提高,治理污染、综合利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抓重点项目的整治;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美化立体组合……长期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丰硕的成果。1990年和199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地级“十佳卫生城市”,获得“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1993年又跻入“国家卫生城市”之列。
初夏的钢城,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雨山湖心的鸟岛,越冬栖息的野鸭刚飞回北方,绿荫深处又传出杜鹃、柳莺的喧歌欢鸣。“简直是一座诗的城市,无愧‘江南一枝花’的美名!”八方宾朋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
从宽敞整洁的林荫大道,到亭台楼榭般的环卫设施,从繁华富丽的商业街,到书声琅琅的校园;从冲天林立的高炉群,到紧张而有序的开发区工地;从千年古迹太白楼,到新建的林散之艺术馆;从历代大家名士的遗墨,乃至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亲笔题辞……处处是绚丽的画图,处处是瑰美的诗篇!那奔涌的钢铁洪流、飞转的轮箍、神奇的高速线材,连同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则是马鞍山人狂书疾草的诗行!
马鞍山的巨变是真正的人间奇迹,是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成功范例。马鞍山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辉煌的史诗!马鞍山人民还将创作出更光辉的诗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书的主旨,创就“一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宏篇巨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