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隔河两个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5
第8版(副刊)
专栏:

  隔河两个村
李华丰
河水清清的,柔柔的,打着白色的旋儿从沂蒙山深处向微山湖流去。河北岸的马庄,河南岸的万庄,绿树红花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两个村恰如两兄弟。
但河上没桥。听说原来有一座石桥,不知哪辈上两村的人闹不和,万庄的人夜里偷偷把桥掀了。桥是万庄人起石头搭的,掀了,马庄人只好干瞪眼,赶集什么的,只好绕远路。否则,十冬腊月也得咬咬牙趟水过去。
传说最可笑的是万庄有人家出殡时,马庄人听到三声炮响,就在河崖头斜眼看热闹。一帮小孩儿瞧见白色灵幡从万庄招摇而出,便跳脚大喊:“万家庄,发大丧,洗脚水,当面汤,脚趾盖,炒咸菜……”
出大殡被人奚落是最晦气的。被这边骂急了,那边送葬的队伍里就跑出几个白衣白帽的人,弯腰拾起几块石头,嘶哑着嗓子大叫:“马儿庄,别装样,爹给你石头快来抢!”
而一班吹鼓手见这阵势,有的眯眼瞧,有的捂嘴笑,送葬的曲子吹得不伦不类跑了调。白衣白帽的人们便愈发哭得很凶很凶。马庄人听了,也不笑了,也不叫了,一些大人的眼皮也跟着湿了。
日子如河水,就这么悠悠地流去……
那年春天,万庄那边接连两天传来叮叮当当的锤钎声,马庄人还没品过味来,就听从河对岸响起一阵开石炮。
半个月后,万庄过来两个小伙子,在马庄贴了张红纸就走了。一看,上写万庄与县建筑公司订了合同,供应石料石灰,招聘运石头的打石子的,工钱从优云云。马庄人愣了一阵,觉得是好事,本村土再肥,总是个死数,总有农闲呀,不少壮劳力不是窝着没事吗?就有不少人商量着去应聘。村里头头来了,扛着根竹竿,托着一大盘鞭炮,说:“去吧去吧,过了河排着队进村,到村口放。”
于是,马庄人就哗啦哗啦趟过河去万庄干石头活儿。自然,他们得跟万庄人当学徒。
秋后,河水凉了,万庄人提出修一座桥,马庄人当然巴不得,早早地把茶水、烟卷送过河对岸。两村的人就一起清河基、运石头。休息的时候,一些小伙子在河里趟来趟去,把河底的细沙搅得沸沸扬扬,河水就浑黄起来。忽然有人定定地站在河心,扬起手大喊:“在这儿在这儿!”人们哗哩哗啦跑进水里,渐清的水底露出几块石板,如青黑色的鱼脊。这是祖上搭桥用的石板呵,埋在沙里多少年了呀。几个老人默默看着,都不说话。小伙子们发一声喊:“抬呀!”大家便嗨哟嗨哟地把祖上踏过的桥石抬到新桥工地,和新起的石料砌在一起。
一座宽宽的石桥就架在两村之间了。
两个村子联姻的人家多起来,每年都有好几起红红绿绿的送亲队伍从桥上经过,把河水映得鲜活、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