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一扇看世界的窗口——“展望世界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6
第12版(副刊)
专栏:书海扬帆

  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展望世界丛书”
庄学君
世界之大,个人之渺小,目所能及、体所能触的范围是如此之狭隘。认识领域中大量的空白,常常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求知冲动。敏感的心灵渴望超越偏狭的视野,把眼界遥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了解为我们完全陌生或不明就里的世界。 也许,只有书籍是让我们达到目的的一条简捷便当的方式。
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展望世界丛书”,为我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这样一套高品位的丛书的作者,是一批以驻外记者、驻外使馆人员为基本阵容的队伍。这些长时期生活在异域的记者及外交官们,由于其特殊身份,对民间与官方都有深入接触,对所驻国的民情土风、政治内幕、经济形势、文化传统都有亲历其境的了解,加之长年笔耕不辍,所以写来深入浅出,如述故事一般亲切可人。
去年,丛书第一批《色彩缤纷的印度》等四本问世,当即在读书界获得反响,销售量直破两万五千套大关。在目下出版窘困,图书市场萎缩的大气候下,实在令人振奋。而且丛书在大学生、青年读者及干部中尤受欢迎。
丛书又相继推出了第二批,较之于第一批,涉猎的知识更广泛、研究的“热点”更深透,写作的技巧也更引人入胜。
如《日美经济战》,从1989年日美关系史出现划时代转折为引子,勾稽历史,展示了二战中的战败国日本,如何从二战后对美国俯首帖耳到今天趾高气扬地宣称敢说“不”的日本。书中引述的许多资料饶有趣味,如故事一般迷离曲折。
《欧洲大药桶》,则透过今日欧洲巴尔干半岛上弥漫的硝烟,以历史分析的笔法,描述了这个集聚了世界上最复杂、最尖锐、最难于调合矛盾的区域,揭示了掩藏其中的深刻政治原因。1914年“萨拉热窝的枪声”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会再给今天的世界引发灾难吗?历史的悲剧会不会重演?作者以他掌握的资料,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圣火下的阴影》,分“风波篇”、“丑闻篇”、“悲剧篇”,结集在这些一望而知内容的篇目下的丰富资料,是对隐蔽在奥运圣火阴影下各种丑态与罪恶的大曝光。
《20世纪的瘟疫》,是我国第一本从社会学、人类学角度披露有关艾滋病资料的书籍。《美国总统选举面面观》,从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洛杉矶骚乱写起,纵叙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渊源,横写了本届总统选举中的轶闻趣事,是一本全方位了解总统选举的生动读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