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坚决反对虚报瞒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7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决反对虚报瞒报
本报评论员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统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从1984年初《统计法》开始施行以来,统计工作已经从过去单纯提供信息资料,发展到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咨询,并且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的统计监督。统计工作对国家制定宏观经济决策、实施正确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相当严重。最突出、危害最大的,是虚报、瞒报统计数字之风不断蔓延,有些地方和单位虚报、瞒报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从刚刚结束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的结果来看:工业总产值特别是乡镇工业的产值,主要问题是浮夸虚报;出生人口以及基建投资数额,主要问题是瞒报;人均收入的数额,一些发达地区的问题是虚报,有些贫困地区主要问题是瞒报。在检查中发现,在个别乡镇,所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虚报现象。有的企业,造假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这些现象,极大地妨害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统计数字是经济决策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虚假的统计数字一旦进入决策与调控过程,将会导致决策失误,给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其次,虚报和瞒报统计数字,使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些私欲膨胀的干部趁机以权谋私,影响恶劣。再有,统计数字失实,往往会增加群众的各种经济负担,损害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统计数字不实,会造成很大危害,这个道理并不难懂,这方面的历史教训也很深刻。但为什么这种现象屡屡发生,近来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呢?个中原因很多,比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统计对象复杂多变,统计难度增加;又比如,这些年,统计管理制度和调查方法虽有不少改进,但从总体来看,仍然落后于形势的要求,环节过多,数出多门,亟待改革;再如,基层统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但从目前发生的问题来看,造成统计失实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受利益的驱动,利用权力干预统计工作,以权定数,弄虚作假。虚报产值,可以突出政绩,得到提拔;瞒报出生人口,可以避免承担责任,获取荣誉和奖励。有的地方还制定了这样的土政策:乡镇产值超亿元的,该乡镇领导可以提升为副县级干部或享受副县级待遇。有些贫困地区的干部,为了享受种种优惠,拿到照顾项目,故意压低人均收入数字,把负担推给国家,甚至不愿摘掉“贫困”帽子。这种种表现,看似不同,实质上是相通的,即只图个人的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这些私念,驱使了虚报、瞒报恶性滋长,形成了“领导关心哪个指标,哪个指标就难以搞准”的奇怪现象。尤其是当某些弄虚作假者钻了空子得到擢升,而据实上报者备受冷落甚至遭到惩罚之后,便更加助长了数字攀比之风,久而久之,竟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引发出了“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样一种恶性循环,极大地削弱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
虚报、瞒报统计数字,是严重违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犯法律的,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统计部门,必须及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对干部加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要依据《统计法》,加强统计法制教育,严肃统计法纪。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土政策”、“土规定”,要坚决废止。在表彰先进单位的同时,对于虚报、瞒报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依法认真查处。对那些为了骗取利益和荣誉而弄虚作假的大案要案,还要通过新闻媒介曝光,处理一案,教育一片。各级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大兴实事求是之风,“不求虚数求实效、不要邪劲鼓正劲”。对于热衷于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干部,一经发现就要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决不姑息。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组织、统计、审计等部门共同把关,为核准数字、反对弄虚作假提供有效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