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孺子牛”刘太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7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孺子牛”刘太生
何耀光薛宝林王艾生
刘太生是山西省曲沃县里村乡民政助理员。
10年来,刘太生为孤寡老人、伤残特困户、优抚对象送温暖、传福音、帮脱贫,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今年5月,民政部授予他“孺子牛奖”。5月12日,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切接见。
1984年冬,刘太生担任现职。第二天,他就走村串巷了解优抚对象的生活情况。
1988年夏的一天,刘太生踏进封王堡村的老游击队员、五保老人米金德家,臭气扑鼻。原来,米大爷患了病毒性痢疾。刘太生急忙给老人洗了身子,换上衣服,送到乡医院。一连半个月,他天天到医院侍奉老人,同室病人羡慕地对米大爷说:“你真有福气,养了这么个孝顺儿子。”
米大爷摇头说:“不,这是俺乡里的干部。”
刘太生不愿意叫别人看到自己身边的这些“荣复退”、“寡残贫”已经到了依靠施舍来打发光景的垂暮。1985年,刘太生创办了里村乡第一所“优抚对象活动中心”。当时,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1987年,刘太生在全乡创办了优扶经济开发公司,并贯通为民政对象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运输、推销等方面的服务,形成“双扶”与“双福”相结合的十大基地。刘太生抓住用活、用足国家福利政策,大胆使出了“我要政策,你投资;我给条件,你发展”的招数。1993年10月12日,一座投资59万元、年产200万吨的福利冶炼团球厂破土动工,仅用4个月,刘太生同优抚对象们一起,建成一座15立方米、年可创利300万元的炼铁炉。刘太生欣慰地说:“在全县的‘十大基地’里,我的优抚对象和贫困户就占67.2%。其中,这两个企业里,就安排了优抚对象84名。”
刘太生竭尽全力地要实现维护和保障民政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的目标。他无法忘记身后那439双期盼致富的眼睛,那439颗需要活力的心。
封王堡村老伤残军人王光发,当年在西北作战时被炸断一条腿,另一条腿经常发炎无法劳动,妻子又患癫痫病,除了两个女儿,家中唯一的男劳力就是患有小儿麻痹的儿子。
刘太生同村支书商量,让王光发承包了几亩荒地种树。又用自己的钱买了200棵树苗送过去。
刘太生又帮助老人租下村里的磨面机,一年收入千余元,几亩树林也陆续成材,王光发终于脱贫了。庆贺的鞭炮声中,王光发望着盖起的5间新房,这个昔日战场上拚杀的硬汉子,不停地抹着泪水。
春华秋实,十载风雨。里村乡优抚对象无一人外流、乞讨、上访、告状;800多贫困户跨越起点在奔“小康”;70多最困难的伤残优抚户跳出“穷门”建起一座座新房。
而40刚出头的刘太生,满头的黑发却已染上了白霜。他自己的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刘太生就是这样以自身的热能,在温暖着颗颗苦寒的心;在沟通着党和群众感情的闸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