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从“两厂一长”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从“两厂一长”说起
李茜
不久前去上海采访,听有关部门介绍,上海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缺乏合适的厂长人选,被迫采取“两厂一长”的办法。
以生产优质牙签条呢久负盛名的元丰毛纺织厂,1988年产品大量积压,陷入困境。中年干部傅兆智被任命为厂长后,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该厂连续3年人均创利税超万元。这时,另一家有70年历史的大企业上海第一毛纺厂由于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处境十分困难,于是上级又任命傅兆智同时担任这个厂的厂长。傅兆智大刀阔斧地转换机制,开发生产出羊绒大衣呢等热销产品,企业迅速扭亏为盈。
这两个企业的设备、技术力量、职工和外部环境都没变,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换了一个经营者,生产、效益就节节上升,企业面貌为之一新。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精明的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厂长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并不算低。只是不少厂长、经理未能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观念中摆脱出来,对市场经济很陌生,适应性不够强。因此,要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厂长、经理进行培训。让他们从学习、培训中更新观念,获取国内外最新、最“解渴”的经营管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在改革中建立一个新的、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企业领导人既然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领导者的选拔就不妨多引入一些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招聘、竞选等办法,让一批精明强干、富有开拓精神的新企业家走上经济大舞台。不能不承认,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一定有尚未发现的人才。“两厂一长”是不得已而为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