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邢台修渠永远得利 改造旱地五万余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8-20
第2版()
专栏:

  邢台修渠永远得利
 改造旱地五万余亩
【本报记者团十七日电】邢台农民提出“长期防旱,永远得利”的口号,积极兴修水利。二区修复旧渠五十余里(支渠未统计),浇一万二千亩地,新修五道新渠,能浇七千亩地。新区至六月底,已打井一百一十八眼,能浇一千八百三十四亩。吕家屯在讨论修渠改造村南三百余亩旱碱地时,大家都说:“这是办不到的事”,侯光仁却说:“只要大家一个劲,没有办不到的事。村南修好渠,保证三百亩旱碱地每年多收三百布袋粮食。”经过他这一计算,大家的劲马上起来了,当场做修渠计划,一个工每天开三丈,当场明确的分了工。结果六十七个整劳力,三十六个半劳力把渠修成(渠长共七百六十五丈),现已将三百亩碱地浇了一遍,全部种上荞麦和菜。张东村已修成七眼新井,修复四眼旧井,新制水车五辆,可浇地二百亩。长信村已修起五里半长的大渠,用工两千个,现正修支渠,四千亩旱地已变成水田。赵庄群众修好两个旧水坑,面积三十方丈,深处又掘了七尺,可存水七万二千担,来年可点花三百六十亩。据极不完全统计,共修渠一千一百一十五丈又五十九里半长,又四十道,共打井一百四十一眼,使五万七千七百三十六亩旱地变为水地。(波)
【本报记者团十七日电】邢台县兴修十五里长的排水渠,使一万亩水淹地变为良田。李道村、河曲村、大吕村、辛升铺等村是邢台有名的四大洼,纵横各十五里,在其他地区雨水调和时,该地是一片汪洋。抗战前虽然大部土地能种,也仅是赶年头,收些高粱。过去有打油诗描述四大洼农民的苦景云:“邢台四大洼,浆糊涂难吃锅难刷(红高粱面做的),有女不能嫁给他!”抗战后,由于日寇盘踞数年,农民连高梁也不能种了,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如李道村抗战前能种四十余顷地,现在才种十七顷。邢台民主政府为解除群众水患,今年帮助当地农民修筑巨大的排水渠,已全部完成,共用工四千个,使一万余亩水淹地变为良田。(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