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我们沿着苏联农民所走的道路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1-07
第2版()
专栏:

我们沿着苏联农民所走的道路前进
农业劳动模范 韩 恩
随着祖国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千百万农民都按照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所指示的“组织起来”的道路,积极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使我们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了。就拿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我们还是一个二十二户的互助组,去年我们的互助组就变成了二十五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土地的统一经营,劳动的集体性,很快地发展了生产。一九五二年虽然遭受了严重雹灾,可是仍然保住了常年收成,平均每垧地还打了五千五百斤粮,比解放前增产百分之一百六十二点三。我们买了二十二匹膘肥大马,七头大牛和四辆崭新的胶皮轱辘车,积攒了一亿多元的公共财产;社员人人有新衣,户户有余粮,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每个社员都在愉快地劳动,愉快地歌唱:“……只因为互助组办得好,合作社的根才扎得深……零块的土地连成片,分散的骡马合成了群,新式农具力量大,爱国粮增产几百吨……”。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各方面都比互助组更为优越,吸引了周围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我们现在把社又扩大到四十七户,土地由四十九垧增加到八十五垧了。
四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走向互助合作的道路,最后发展到农业集体化,农民才能彻底摆脱过去的苦难日子。
但是,过去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有很多糊涂思想。部分社员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归大堆,吃大锅饭”,“富裕户的财产归公,穷人也就有钱用了”。有的社员还怕自己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买不起拖拉机耕地。去年,我到苏联参观,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农业的优越性,集体农庄的农业生产,由播种一直到收割,都是用机器。我看清楚了:社会主义的集体农庄,既不是归大堆,也不是不劳动就有饭吃。庄员们一年劳动所得的粮和钱,都是按照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进行分配的。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他们耕种的土地和农业生产上使用的机器(如拖拉机、脱谷机等)都是国有的;而庄员们各家的小块园地、奶牛、果树等等都归庄员自己所有。他们由于大规模地使用了机器,生产有了高度的发展,庄员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大大提高了,吃的是面包和罐头,喝的是牛奶和汽水,穿的大多数都是哔叽和呢子衣服;他们在劳动生产上,每天下地干活都用汽车接送,在一天的劳动结束以后,都有足够的娱乐和休息时间,庄员们都是那样健壮,过着那样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从苏联参观回来以后,把我所看到的和学到的,给全省各地农民作了数十次访苏见闻的介绍。这对扭转农民认为社会主义是归大堆,吃大锅饭的错误认识,和树立进一步向苏联学习的正确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凡是听到报告的农民,都表示要好好生产,照着苏联农民的道路走。我们社里过去最不爱听宣传社会主义的老社员张喜魁也说:“这回俺可服气了。”
伟大的苏联人民,在各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们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将起巨大作用。就拿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说:我社去年开始试办时,在劳动力的组织、分工和劳动日的计算上曾产生很多问题。夏锄时,由于没有固定的劳动组织,劳动力支配不合适,共浪费了一百五十多个工。秋收中,由于劳动日计算不科学,部分社员在生产中有“避重就轻”的不良倾向。后来,我从苏联参观回来,带回了苏联集体农庄的生产定额及劳动分工等先进经验,经过全体社员反复讨论,确定从今年春耕起,开始实行按队常年包工、三级定额制的办法:把全社八十四名社员按技术高低和体格强弱分成三个生产队(一个水田队和两个旱田队),春耕时,又从两个旱田队中抽出六名劳动力组成技术小组,专门使用新农具。各队以固定的劳动力,包下固定的耕地面积,按时完成作业计划。另在农忙或有特殊情况时,由社的生产管理委员会按各队具体情况,临时统一拨工。其次,把全社一年中各种活计,按轻重、繁简、难易和所需要的技术等具体情况,规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的要求,划分成三级活,每级的差额是二分(一级活每日十二分,二级十分,三级八分)。这样一来,全社劳动力使用得当,计算合理,不但常年贯彻了生产责任制,同时也加强了劳动力使用上的灵活性,保证了各种作物的按时耕作,并改变了过去的窝工、旷工和生产无人负责等浪费劳动力的现象,使全社劳动效率比以前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左右。今年,社里用苏联先进经验交叉播种的小麦,虽然受了自然灾害,平均每垧还打了四千斤,比去年每垧增产了一千斤。秋庄稼本来长得很好,可是最后又受到了严重霜灾,估计要减产,但是社员们一点也没有泄气,很快就订出了增产节约计划,争取弥补庄稼歉收的损失。
社员们都知道,我们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绩,是和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及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分不开的。生产队长梁乃堂说:“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咱社从一九五○年就使用马拉农具种地,提高了耕作效率,多得了粮食。若不是老大哥帮助,咱们这辈子也扔不下弯把子犁。”大家一提起苏联集体农庄农民的幸福生活,就更加热爱苏联的集体农庄,向往着那样的集体农庄。我们常这样想: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不眼看着就摸到社会主义的边了吗?想到这,大家便觉得更有奔头了。十八岁的年轻姑娘牛桂芝常说:“现在我要好好劳动,努力学习,将来当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拖拉机手,向苏联的劳动英雄拖拉机队长安格林娜同志学习。”老社员牛德芳也说:“别看我今年五十六岁,一定要好好干,我还要过集体农庄的生活呢!”现在社员们都已住进亲手盖起的新房子,在新房子的门前,还准备修一条约有十八公尺宽、二百二十公尺长的养鱼池。社员们住上了新房子,可高兴极了。男女社员不绝地歌唱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歌唱着未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力量,我们有信心,分工合作,齐心努力,越干越有劲,朝着集体农庄,走向社会主义,大踏步,向前进。”(志强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