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遏制通货膨胀与防止市场疲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9
第5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遏制通货膨胀与防止市场疲软
张军扩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常规指标逐步向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发展,经济运行的主流是健康的。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依然是物价涨幅过高,遏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依然艰巨;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在一些领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引起重视。
    一、物价上涨的成因和走势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8%。虽然从3月份以来物价涨势已有所回落,但涨幅依然过高。
分析当前形势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成因,并对物价今后的走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轮物价上涨的最初动因,是前年下半年以来投资需求的迅猛膨胀。今年以来工业继续快速增长,投资实际增幅仍然较高,因此,当前物价上涨无疑也存在一定的需求拉动因素,但是,根据经济运行各方面情况分析,我们认为,促成今年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已经不是需求的拉动,而是成本推动、价格调整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两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增长,使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成本方面对今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形成很大的压力。今年税制、汇制改革,也是从成本方面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价格调整和价格放开,特别是服务项目及粮食、原油等影响面较大的商品的价格调整,一方面使以前潜在的通货膨胀公开化,另一方面,只升不降的比价关系调整过程,也必然使物价总水平呈现上升之势;在物价放开的同时物价管理方面有所放松,物价秩序混乱,乱涨价、搭车涨价现象严重;对于说明今年的物价上涨而言,由于去年年初物价涨幅较低(8.4%),而年末涨幅较高(17.6%),因此“翘尾巴”因素的影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结果。的确,离开了货币供给增长的支持,物价总水平无论如何是难以大幅度上涨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货币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根源。从去年四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实际过程来看,货币的过量增长,并不是货币或财政政策主动扩张的结果,而是在企业的推动下实现的。
预计下半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将有所减弱,主要依据是:①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压力将低于上半年,“翘尾巴”因素将逐渐消失;②随着政府控制物价上涨各项措施的落实,上半年出现的各种乱涨价、搭车涨价现象将会减少;③在物价涨势得到初步控制,物价涨幅逐月回落的情况下,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会逐渐减弱。
  二、市场疲软的苗头开始暴露,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在注意到物价涨幅依然较高,遏制通货膨胀任务依然艰巨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目前市场疲软的苗头已有显露。
首先,从生产资料市场看,投资品购销下降,库存积压严重,价格迅速回落。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县及县以上物资流通企业购进额和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而6月末库存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由于滞销和库存积压严重,今年以来投资品价格呈迅速回落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生产资料价格1月上涨15.8%,2月上涨10.3%,3月上涨5.2%,4月基本持平,5月下降2.6%,6月下降6.2%。
其次,从生活资料市场看,今年上半年,轻工业生产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虽然高达25.6%,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物销售量仅增长4.8%左右,说明居民消费需求的实际增长大大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幅度。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需求结构)处于变革时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供给结构)面临的调整任务很重。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相对平稳和居民储蓄增长相对较快,不仅带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也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以便利用好居民储蓄起来的资源,加大短线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为需求结构的转变和需求总量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
此外,工业产销率下降,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对部分投资类产品生产的正常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8%以上,而产销率却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据对38万户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5月底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比2月末净增4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工业贷款的87%。由于库存积压严重,主要投资类生产资料和机电产品生产增长缓慢或出现下降。
  三、关于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两点分析
遏制通货膨胀和防止市场疲软,是现阶段经济工作的两项主要任务。忽视或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保持今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必须统筹兼顾,注意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一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遏制通货膨胀做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经济理论分析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都说明,在体制快速变革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物价涨幅过高,不仅会损害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环境,也不利于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当前物价涨势虽有所回落,但涨幅仍然过高,且回落的基础不很牢固,加之由于粮价改革,下半年又增加了新的涨价因素,因此,今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仍然要把控制物价大幅度上涨,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作为一项重要方针。对于非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虽然不能单纯依赖需求控制政策来治理,但也不能放松需求管理,否则将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办法只能是在坚持对需求总量适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改革和政策手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步伐,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要逐步把防止市场疲软提到宏观调控的议事日程上来。目前虽然物价涨幅依然过高,但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将会逐步减弱。只要我们在宏观总量上不过分放松,那么明年将物价涨幅降至一位数就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市场问题却有所不同,目前虽然只是开始显露,还不是很严重,但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周期的回落期,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估计今后需求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起来。
在治理通胀的任务依然艰巨,总量控制不能放松的情况下,缓解需求不足的矛盾要立足于勤调微调,注意化解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1)在坚持对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从严控制的条件下,适当放松对企业设备投资的控制。(2)对于产品有前途、有销路的企业,要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方面予以支持。(3)对于确因企业经营机制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出现产成品积压的企业,要通过“限产压库”及其他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促使其转变经营机制,转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于这部分企业的职工生活补贴资金,要尽量通过财政资金解决,尽量少用银行资金,否则又会对今后的银行体制改革形成障碍。(4)要从资金和政策上继续采取措施鼓励出口。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影响,据分析,下半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会逐渐减弱,因此宏观政策上要采取措施鼓励出口,防止出口增长放慢而加大国内市场不足的程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