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啊,卡萨布兰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啊,卡萨布兰卡
章云
无论从天空、海面或陆地看去,卡萨布兰卡都像一组白色的浮雕,冰雕玉琢般地耸立在大西洋边的蓝天和碧海之间。难怪西班牙人第一次从海上看到它时,就情不自禁地呼喊:“啊,卡萨布兰卡!”(即西语“白色的房子”的意思)。这个城市因此就得了这个雅号。
其实,卡萨布兰卡在历史上曾三易其名。中世纪时,它不过是个叫安法的柏柏尔人的小渔村。阿拉伯人来了之后,把它建成一个商港,后被葡萄牙人所毁。18世纪后期,摩洛哥国王阿卜杜拉重建了城市,并用阿语取名为达尔贝达,即白房子的意思。后来西班牙人得到了这个港口的贸易特权,一见钟情,立即将它改名为卡萨布兰卡。本世纪初,法国人占领了它。由于法语的“白房子”与西语的相差无几,卡萨布兰卡一名就一直被沿用。直到摩洛哥独立后,人们又将它改称为达尔贝达。但这时,卡萨布兰卡一名已经遐迩闻名,无法更改了。总之,不管是谁占有它,不论用什么语言称呼它,它都是“白房子”的意思。
然而,卡萨布兰卡之真正出名,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3年,盟军在北非登陆后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次年6月诺曼底登陆。美国好莱坞当时摄制的电影《卡萨布兰卡》(旧译《北非谍影》),把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描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卡萨布兰卡既神奇又迷人,特别是那椰影下的港口和迷宫般的老城,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森罗万象、无奇不有的世界。由于英格丽·褒曼和汉弗莱·鲍格这两位好莱坞“天皇巨星”的出色演技,影片一时轰动世界,北非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也因此声价倍增。听说在影片上映40周年时,摩洛哥影视界特地邀请了已到古稀之年的褒曼到卡萨布兰卡参加庆祝活动,还有意安排她到那家咖啡馆旧地重游。据说,当褒曼来到那座白房子门前时,就已经情不自禁、感触万分了。当她进入咖啡馆时,只见扮演影片中山姆大叔的那位黑人演员,还同当年一样,坐在钢琴边弹奏那首著名的主题曲《时光倒流》,而咖啡馆的柜台旁走出一位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米黄风衣、酷似汉弗莱·鲍格的男人。此时的褒曼只觉得乾坤旋转、时光倒流,旧日的情景似乎再度重现。尽管她明明知道鲍格早已不在人世,但感动的眼泪仍然夺眶而出。据说在那次以后不久,一代明星褒曼就与世长辞了。
现在,卡萨布兰卡是马格里布地区最大的国际城市,其名气在北非仅次于埃及的开罗。从欧洲到非洲、从南美到中东的飞机都要在这里中转;而欧洲绕道好望角的船只也把这里作为它们的中途补给港。它是摩洛哥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和工商业中心,集中了全国60%的工业企业,消耗全国30%的电源,是摩洛哥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如今,只要一进入卡萨布兰卡市区,人们就会被那浓厚的国际大都会的气氛所吸引。从穆罕默德五世广场到哈桑二世大街,从新港国际码头到埃因加布海滩,到处是林荫夹道,高楼摩天,行人如织,车流如梭。人们既可以在这里看到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建筑,也可以看到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行人;皇军大街上有世界上最豪华的旅馆,欧洲步行街上销售着国际上最流行的时装;老城麦地那的小巷里簇拥着高声叫卖的生意人和猎奇探胜的观光客,海滨浴场的沙滩上攒动着冲浪戏水的弄潮儿和色彩斑斓的遮阳伞。一切现代化都市的喧嚣和庞杂、繁华和热闹都在这里得到最集中的体现。与众不同的只是,卡萨布兰卡之著名还因其繁华里充满异国情调,热闹中略带神秘色彩,就像一位遮盖着白色面纱的阿拉伯姑娘。难怪有人称它为“大西洋的新娘”。
去年8月30日,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在大西洋岸边落成了。这个清真寺占地9公顷,中央大殿可容纳2.5万名教徒,广场上可以容纳下8万名。清真寺的宣礼塔高达200米,塔顶装有激光设备,光束指向麦加方向,40公里内都可以看见。3万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移沙填海,日夜奋战了整整5年,用掉了30万立方米混凝土、4万吨钢材、6.5万吨大理石,才完成了这一无与伦比的旷世杰作。远远望去,碧瓦粉墙的清真寺仿佛一座崛起于滔滔大西洋中的白色宫殿;就近一看,巍峨壮丽的建筑好像一幅幅经过艺术大师们精雕细琢的优美图案。
在清真寺落成前的那些日子里,我有幸登上了那座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宗教建筑的宣礼塔。举目一望,我顿时就被眼底下的景色惊得目瞪口呆。我不仅惊讶于这个大城市的规模和气魄,更被那被阳光照映下的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白色所震慑。那城市就像一个翻滚着白色巨浪的海洋,排山倒海般地向我涌来。惊叹之中,我也情不自禁地喊出:“啊,卡萨布兰卡!”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