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芬兰颂》和它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芬兰颂》和它的作者
蔡临祥
雄浑的乐曲《芬兰颂》在被世人誉为“千湖之邦”的芬兰上空回荡,磅礴激昂的歌词激荡着芬兰人心扉:
啊,芬兰!看!黎明即将来临,漆黑的长夜将被驱散。
听!闪光中飘着百灵鸟的歌声,
空中即将洋溢起欢乐的气氛。
看!黑夜将要过去,你要重新自由地呼吸。
黎明到了,我亲爱的祖国。
昂起头来,刚从黑暗中站起来的祖国,
你要用打碎枷锁的力量,
去迎接自由明朗的天,
镇压从未使你屈服,
神圣的使命正在等待着你,我亲爱的祖国。
《芬兰颂》是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1865—1957)于1899年创作的,它在芬兰人民心目中占有异乎寻常的位置。芬兰独立前,在沙俄统治年代,充满着强烈爱国激情的《芬兰颂》鼓舞芬兰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芬兰的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独立以后,《芬兰颂》又激励芬兰人民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奋斗不息。芬兰人民热爱《芬兰颂》,更为芬兰有西贝柳斯这样的伟大作曲家感到无比自豪。西贝柳斯1865年生于芬兰。他从小热爱艺术,深受艺术熏陶,两岁时,就开始在婶子的手把手教导下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5岁时就暗下决心要当一名小提琴家。但当时不少人认为从事音乐不是人生正道,因此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他只好改弦易辙,进入大学学法律。但他还是一心想着学音乐,为此他进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又留学法国专攻音乐。当他学成回国,就满腔热情开始从事音乐创作。在爱国思想影响下,他成功地创作了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调的《芬兰颂》。这首乐曲的发表曾在欧美引起轰动,同时它对芬兰早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创了芬兰民族音乐的新纪元。
西贝柳斯的一生是在远离赫尔辛基的一个名叫“阿依诺拉”的乡间别墅中度过的。他不喜欢喧闹的都市,因为那里嘈杂的声音分散他创作的精力,影响创作灵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和妻子在离赫尔辛基市中心38公里处的林区滑雪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绝好的去处。他和妻子被那里幽雅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于是决定在那里建乡间别墅。他的朋友为他设计了富有民族特色并充满着浪漫色彩的房舍。房屋周围绿树环抱,恬静优美,透过窗户可一览四周湖光山色;岚山、翠林、碧水;小湖水平如镜,红瓦白墙的房舍与远山近水相映成趣,犹如人间仙景。1904年9月别墅落成,西贝柳斯用妻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阿依诺拉”。搬进别墅以后,西贝柳斯常常沿着林间小道和湖边散步,幽静的环境中,他专心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大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如交响诗《库勒伏》、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合唱曲《雅典人之歌》、音乐诗《萨加》、《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传奇曲》等。他的作品在欧美颇享盛誉。
西贝柳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我夫人的支持,就不会有我音乐上的成就。”他的夫人曾是一位很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懂7门外语,对音乐的研究颇有造诣,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毅然放弃音乐,将全部精力用于料理家务和教育孩子。乡间别墅的厨房就是她亲自设计的,厨房小巧玲珑,很有特色,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创作灵感,她还特意在厨房中不设自来水设备,因为自来水有响声。她在家中将两个女儿培养教育到高中毕业。西贝柳斯原有3个女儿,其中最小的一个3岁时因病早丧,给他们夫妇俩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为此西贝柳斯为她创作了一首《安魂曲》。西贝柳斯活到92岁才辞世。他的逝世也颇带传奇色彩:在深秋时节的一天,秋风瑟瑟,他在花园散步时看到小鸟正忙着准备过冬,其中一只鸟突然飞离鸟巢,扑到他身旁,小鸟依依,久久不忍离去。他回到家后告诉夫人说:“看来大自然已在向我告别。”几天以后,他便在毫无痛苦的情况下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大师,芬兰国家交响乐队每年都要举行西贝柳斯专题音乐会。此外在阿依诺拉旧居建了“西贝柳斯博物馆”,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还有西贝柳斯纪念碑。纪念碑造型新颖别致,由600多根不锈钢管焊接而成,组成了一个类似管风琴的图案,旁边竖立着西贝柳斯的半身像,在青松翠柏环抱之中,显得庄严、优雅,富有艺术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