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军区干部张鼎三离休30年来,刻苦学习并热情宣传革命理论,廉洁奉公。群众称赞他——这个党员像面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山西省军区干部张鼎三离休30年来,刻苦学习并热情宣传革命理论,廉洁奉公。群众称赞他——
这个党员像面旗
张忠顺严林祥杨传春
他,战争年代,跟随刘邓南征北战,多次立功受奖,荣获“二等劳动英雄”称号;改革开放时期,他刻苦学习、热情宣传、忠实实践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被人们誉为“新时期党的忠诚宣传员”。
他,就是晋中军分区离休30年的副军职干部张鼎三。“八一”前夕,山西省军区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
“学习革命理论,共产党人只能讲‘毕生’,不能讲毕业”
张鼎三1937年入伍,1938年入党。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信守着一个观念:革命一天,就要学一天革命理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告诫自己,人离休,思想不能离休。
1964年,张鼎三因病离休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脉搏呢?回答只有两个字:学习。30年来,他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自觉地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真理。虽然78岁了,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个基本观点,他能一口气准确无误地讲述清楚;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他能背诵如流;撰写学习《邓选》三卷的辅导讲课稿,他提笔就是上万言,据事论理,令人动容。在他的案头,《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篇篇页页都有红圈圈、蓝杠杠。去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刚刚出版,当时榆次市还未发行,张鼎三便四处托人购买,并多次到宣传部门寻找。当上级政治机关的同志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送到他手中后,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了起来。他视力不好,每次看书除了戴上老花镜,还要借助放大镜。但是,他硬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很短的时间就通读完。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扩大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市场经济”等几十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他写出了4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讲稿。
在学习中,张鼎三一方面注意向名师请教,一方面注意向实践学习。晋中地区马列主义讲师团的老团长斐增寿和榆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范干华既是他学习上的朋友,也是他经常请教的老师。为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张鼎三骑着自行车登门求教不知多少回。去年春天,为了亲自考察改革开放对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他和其他离休干部一起,带领400多名青少年,到郊区三个镇、7个自然村参观访问。他有四个习惯:早晨收听广播新闻,晚上收看电视新闻,每天学习时事政策和革命理论,天天写读书笔记、整理学习资料。仅离休以后,他就写了73本读书笔记,达300多万字。
他的老伴王玉华既心疼又不解地说:“学生学习也有毕业的时候,你怎么毕不了业呀?”张鼎三意味深长地说:“学习革命理论,共产党人只能讲‘毕生’,不能讲毕业。”
“让更多的人与党同心同德奔现代化”
张鼎三常想,作为一个老同志,不仅自身要学好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和思想,而且有责任把自己几十年革命实践的切身体会告诉群众,让更多的人与党同心同德奔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些年,张鼎三经常深入机关、学校、厂矿、部队、农村、街道,满腔热情地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他先后讲课140余场,听众达10多万人,帮不少人矫正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榆次市寿安里小学教师王晓瑞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尖子生。刚分配到学校时,她见有的同事改行“下海”挣大钱,有的去深圳当“女老板”,一度轻视“孩子王”,想“跳槽”经商。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张鼎三多次找她交心谈心,给她讲教师岗位的责任和光荣,讲启蒙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必然联系,讲教育与建设的相互关系,讲“孩子王当自强”的道理,终于使小王坚定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并总结摸索出了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四段式教学法”在全市推广。她所带的班级荣获“全国优秀中队”称号。1990年,这个中队派代表出席了全国“少代会”,受到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年前,晋中艺校有的学员看到社会上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产生了一些偏激看法。著名晋剧艺术家、校长陈玉英慕名请张鼎三作报告。在讲课中,他理直气壮地对同学们说:“党员干部中的腐败现象,只是极少数的,它并不代表党的本质和主流,况且,党中央正积极采取措施惩治腐败。”他以我党发展壮大的翔实材料和自己长期革命生涯得出的深刻体会,告诉艺校的师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课后,陈玉英握着张鼎三的手,感激地说:“张老,您这堂课讲得太精彩、太解渴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陈玉英。请你把这份讲稿留给我。”张鼎三连续三个夜晚挑灯抄写,硬是把这份洋洋万言的讲稿,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了一份。当陈玉英接过这份党课教材时,这位年近古稀的艺术家连声说:“在您这样的党员感召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爱党、信党、跟党走。”
甘苦寸心知。为了讲好一堂课,张鼎三少则要准备半个月,多则一个多月。就是讲同一个内容的课,只要对象不同,他也要重新修改。有的人不解地问他:“就是当教授的,一份讲稿讲一年、讲一辈子的多的是,你何苦这样折腾自己呢?”张鼎三嘿嘿一笑说:“咱过去的文化程度不高,再不折腾折腾,能有好效果吗?”他撰写了《伟大的指路明灯,强大的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共产党员要与党共度难关》、《正确认识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困难》、《党史、军史、中国国情》等讲稿,共有87份,40多万字,草稿装了满满两麻袋。
为了使积累的各种资料充分发挥宣传效应,张鼎三从“手风琴”和“折叠扇”受到启示。他想,如果能把自己成柜成箱的资料展示出来,不也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育吗?因此,他从自己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中,精选出8000余份资料,把它一份一份地从剪贴本上撕下来,像集邮一样,先在水里浸泡,然后晾干,再一张一张贴在设计好的牛皮纸上,编辑成党史、军史、可爱的祖国、改革开放、学英雄、赞英雄等八大部分,共58集、长490余米的“宣传教育系列挂图”。外出讲什么课,他就带什么内容的挂图,仅榆次市就有4万多人饶有兴致地参观过张鼎三的“宣传教育系列挂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越是资格老,越要用人格的力量教育人”
熟悉张鼎三的人都说,张鼎三宣传革命理论令人信服,他言行一致的人格更令人佩服。人们走进张鼎三家里,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书籍,满屋子的学习资料。高档家具和电器,他并不稀罕;而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他却视若珍宝。离休30年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褪色旧军装。他没让别人理过一次发,都是自己理;他骑的自行车,是一辆七拼八凑的杂牌货。人们很难看出他是一位享受副军职待遇的离休干部。有人说,张老在生活上这样刻苦太寒碜了。张鼎三说:“咱一辈子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并不觉寒碜,倒感到十分充实。”
张鼎三每次外出讲党课、作报告,总要给人家“约法四章”:一不要派车接送,二不要请吃和招待,三不要给报酬,四不要给礼品。这些年来,他先后在当地作了140多场报告,不论安排在什么时间,他都是骑自行车去,骑自行车回,没吃过一次请,没收过一次纪念品。有的人议论说:“你这个副军职干部,也太不值钱了,如今一个年青教师讲一个小时的课,还有好几十块钱的讲课费,难道你收一点辛苦费有什么不应该吗?”张鼎三十分认真地说:“作党的宣传员,这是我们老同志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为了钱才去作报告,那就会丢了我们老同志的资格和本钱。”
他制作“宣传教育系列挂图”,需要大量的纸张、浆糊、绳子等材料,他都是自费解决的。为了节省开支,平时外出,看到哪里有废旧的包装箱和牛皮纸,他就一张一张地积攒起来。
在家里,张鼎三对子女们并没有少花心思。但是,他并不是把心操在为子女们享受特殊待遇上,而是把功夫用在教育他们自强不息上。张鼎三的熟人和朋友很多,可他从不为子女们的工作、入党、升学拉关系。他的4个儿子和媳妇,都在企业工作,有的长期“三班倒”。二儿子张滇明从部队转业时,想请父亲找关系,分配到好一点的单位。张鼎三说:“这事你不用找我,你是一个党员,应该自觉服从组织的分配。”滇明听从了父亲的意见,愉快地到了山西锦纶厂技修车间。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而且在工作之余自学了法律大专和律师专业的全部课程,多次被工厂评为先进工作者。
张鼎三的孙女入学时,家里人希望把她送到市内一所重点小学。但张鼎三仍然不出面。学校领导知道后,专门给他的孙女留下了入学名额,张鼎三却把孙女送到了按居住区划分的普通学校。二儿媳想不通。一连几天,张鼎三发动老伴和几个儿媳妇给她做工作,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爷爷的没有不疼孙子的。但是,咱越是资格老,人们越是尊重你,越是要用人格的力量教育人啊!如果把发扬传统当口号,只顾说得天花乱坠,做起来却另是一套,那咱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威信呢?”听到这里,二儿媳叹服地说:“爸,您一辈子廉洁自爱,咱服您了!”
张鼎三是用忠诚铸造的共产党员。被他的革命精神所感染的群众称赞他:这个党员像面旗!(附图片)
图为张鼎三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李介摄
图为张鼎三在剪贴整理资料。李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