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脱贫致富新路子龙山镇鼓励企业到农村办“助民车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2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脱贫致富新路子
龙山镇鼓励企业到农村办“助民车间”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如同一道道沟坎横亘在贫困地区的农民面前,如何使农民跨过这一道道沟坎?龙山镇的做法,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助民车间”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产项目,并通过一条龙服务,使农民省却了“销售难”之忧。相信通过这样的帮助和提携,部分农民就能提前走出贫困。当然,这样的做法是要有一定条件的,也不是所有生产项目都能分散作业,需要因地制宜。
  ——编者
本报讯一种推动山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方法——办“助民车间”,近年在山东莒县龙山镇悄然出现。这种特殊车间设在村户,由农民经营,企业包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从而使企业、农民双双得利。
为了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缺资源、缺技术、信息不灵的问题,龙山镇选择全镇经济实力强、经营状况好、有发展前途并适合分散作业的企业在村户辟设“助民车间”。凡开设的“助民车间”,各村优先提供建房场地;对本镇“助民车间”的职工,在使用、管理、技术培训、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直属车间职工同样对待;对“助民车间”的建设性投资、经营性拨款由企业承担,并包原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以真正发挥助民作用。
年均利税过百万元的柏青石材有限公司,相继在22个村辟设解石大锯30台,建起以“助民车间”为主的石材加工群体,目前已为“助民车间”培训技术员60余人。地毯厂分别在33个村新设了“助民车间”,新上机梁400余架。30多名技术员巡回于“助民车间”帮助指导,企业初步成为农民闯市场的“龙头”。据统计,龙山镇仅这两家企业,目前就在农村设立“助民车间”167个,用工4400多人,这些农民年总收入达600万元。同时,企业也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群体优势。(孟庆谦解贵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