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高扬时代主旋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2
第3版(“远南”运动会专页)
专栏:

编者按6月中旬以来,“远南”残疾人运动会报告演出团在北京做了近50场报告演出,盛况空前,10余万观(听)众被深深感动,泪水长流,掌声不断。此情此景,近年少见。
几位残疾人运动员的事迹报告加上残疾人表演的几个节目,为什么会打动千万人,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心,在暑热的北京掀起一股不小的“远南冲击波”?
关键在真情和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心心相通,弥足珍贵;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精神,凝聚民族之魂,为时代所呼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8月19日,在中宣部等单位联合召开的“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巡回报告演出座谈会上,30余名各界代表发言,畅谈感想,抒发激情。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
  高扬时代主旋律
高祥阳(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我忘不了那个报告演出结束时的场面,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到所有人的心都溶在了一起。人们都在用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牛继升老师用他浑厚的声音喊道:“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个夜晚。”说心里话,在社会变革时期,青年人思想呈多元化,在“上山下海”的争论中发展自己个性的大学校园里,很少看得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
到底是什么打动了青年人的心?是什么在我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真实!是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他们勇敢、乐观地正视现实、顽强拚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是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珍惜。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青年人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龚煜(北京八中学生):我们的环境要比他们好得多,但我们却很少去提醒自己珍惜这些,反而常常抱怨命运给自己设置了障碍。现在,当我们读懂了残疾人之后,才读懂了什么叫勇气,什么是毅力。他们不加任何掩饰地将自己的内心展示给我们,他们告诉我们成功的快乐来自顽强的拚搏,而拚搏的过程比结果更具魅力。
马大军(北京市团委副书记):报告演出的成功,充分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闪现着共产主义光辉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示着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王铁成(著名表演艺术家):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么令人钦佩和激动的报告会了。残疾人运动员及演员,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证明了他们人生存在的价值。他们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坚韧不拔。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国家、社会,健全人要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尽到义务和责任,也要为那些可亲可敬、在人生道路上艰辛跋涉的残疾朋友多做点事。我自己有个残疾独生子,我这两年为残疾人事业做了一些工作,我的体会是在参与这一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加强了社会责任感,思想上的收获真是比付出的大得多。
曹东新(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鲜血、汗水和顽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他们用残缺的肢体,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残疾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奋力拚搏的民族魂魄。他们的崇高精神,高贵品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教育我们亿万少年儿童。国务院批转实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都将“红领巾助残”活动列为在广大少年儿童中长期开展的一项育人工程,予以重视。
赵纪宁(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师):报告演出使当代大学生重新认识了自我价值,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残疾人运动员为镜,可以看到我们身上的不足。相比之下,残疾人运动员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克服困难,逆境成才,向我们展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感受到崇高精神所产生的伟大力量。残疾人运动员之所以身残志不残,刻苦训练,在于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在国际比赛上拿金牌、升国旗、奏国歌,为祖国争光。80年代,大学生喊出了“从我做起、振兴中华”的口号。90年代,爱国主义仍然是大学生心中激荡的主旋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