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最好的抚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2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最好的抚慰
赵相如
有不少事情,坐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瞧,一行人沿着新修起的京九线一段铁路路基慢慢地走着看着议着,来到一个墩子边。这是需支撑桥梁钢架用的水泥墩子,铁五局京九线建设指挥长李湘凡一行,特地来处理这个墩子在纵向上移位2公寸的问题。看着这个墩子,他双眉紧锁了起来。在不懂铁路建设科学的人看来,这一点移位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李湘凡不这么想。“一点点位也不能移。”他激动而坚决地说:“这是百年大计,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人们屏息静气地瞅着这位有30年铁路建筑史的指挥长。
“炸掉!重建!”声音不高,却有股震撼力。
“什么?重建?”铁路工人惊呆了,炸掉一幢小楼那么高的水泥墩,损失可不小。
“我们要的是全优工程,半点马虎也不行。”他又到工人堆里,做工人的工作。
虽然炸墩是痛苦的,上上下下好像经历了一场地震,但从此以后,一流的质量要求活生生烙在每个人心里,移位之类的事再也没出现。
说起这个李湘凡,真可以写部长篇小说。大学一毕业,他就钻进茫无人烟的铁路工地。凡是修铁路的地方,100%是与贫困、荒山、恶水、空漠结缘。他曾率队出国,在异国他乡沙漠地也是修铁路,为国家赚到一大笔美元后回国,没隔多久又率工人投入衡广铁路复线建设,驻扎在湖南耒阳县农村。京九线建设一开工,在铁五局建的几百公里沿线各个简易工棚里又出现了他的身影。李湘凡有过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三百六十行当中,修铁路的是最辛苦的,成年到头生活在野外,日晒骄阳,夜受风寒,没有楼住,夫妻分居,缺少一切现代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享受。但铁路工人又是最不平凡的,他们牺牲这一切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别人能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么!”
与其说李湘凡十分挚爱自己的职工,不如说他是靠自己的榜样把职工的心凝结成一团的。
前年他妻子得了大病,生活无法自理,孩子又不在身边,当工地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等着他去进行某项调查并拍板时,他望着正在呻吟的妻子,不忍心开口。实在没办法了,他讷讷地说:“我打电话要侄女请假来……照顾你……我要出去半个月……”深明事理的妻子含泪点点头,她理解自己的亲人。李湘凡在临出门时俯在妻子耳边:“我欠你的还不尽哪……”
有一次,他高龄老母突然从几百公里外农村赶来,一进门就问儿媳:“湘凡还在不在?”儿媳妇说:“娘,他一年有多半时间泡在工地里。”老娘要儿媳拨通电话再说。原来李湘凡老母不愿进城,他按月寄钱给她,日子一久,老娘只收到钱,看不到人,她担心儿子有什么意外。等电话接通后,儿子在那一头说:“妈妈,我不孝,您老原谅,等这条路修好了,我一定陪您几天好好玩玩!”
铁五局负责修建的一段京九线,要求明年铺轨完成,后年边配套边运营,工期紧工程量大。李湘凡的办公室就设在施工现场,谁都可以找他,有了问题立即面对面地进行处理。为了确保科学管理,他坚定推行项目法施工,搞承包责任制,从体制上确保工期和质量。所以铁五局近3000职工投入京九线施工以来,去年完成产值1.7亿元,今年已基本完成80公里的线下工程,到年底可铺轨90公里,架桥70多孔。这样高的建设速度在铁路建设史上是不多见的。
望着沉沉的新建铁路线,望着奔腾而去的列车,李湘凡觉得这仿佛是慈母爱妻对自己的最好抚慰,一切疲累都烟消云散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