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阿静粤菜还能“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都市生活

  阿静粤菜还能“火”
本报记者刘鲜日王科
1987年,一个粤女身带9000元人民币只身闯荡京城,在“轿子”胡同挂出了“粤菜”招牌。从此,南方的海味山珍在这一带有了它的顾客群。
川菜以味荤价廉、麻辣实惠而稳住它的食客;京菜、鲁菜以北方人特有的口味习惯而处于不败之地;东北菜更以宽厚大度而吸引各色人等。粤菜的经营者心里有数:当人们吃腻了大荤大肉之后,必定要选择几分清淡,并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高档次的海味山珍也将有一席之地。在阿静酒楼之后,粤菜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遍地而生。有人对1992年底的粤菜馆不分大小地做过估算,数量在800家上下。
粤菜的清淡可口的特点在京城掀起了涟漪,着实令其他菜系的一些经营者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甚至有的改弦更张,也打起了“生猛海鲜”的招牌。草率上马的不少路边小店经营的“粤菜”,因为达不到真正的鲜、活,甚至个别餐馆以假“冒名顶替”,倒了不少人的胃口。加上这两年“东北菜”以不可阻挡之势挥师南下京城,就使得不少粤菜馆又仓促下马,从而引起了人们的疑问:“粤菜会不会也昙花一现?”
正在这时,在京城各区已办有多家连锁店的阿静粤菜酒楼又杀出了一员“连锁”新将——朝阳阿静粤菜酒楼。在经过精心策划之后,该酒楼终于在3月28日隆重开业。这家能容纳380人同时就餐的粤菜馆,要以“文化美食”与传统的单纯吃喝和前段兴起的“美食文化”相区别,并证明粤菜的新魅力。
该酒楼总经理黄嘉宏爽快地对记者说:“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我们100多名职工的酒楼每天就有10多个专职采购员,负责从厦门、深圳、广西和澳洲直接空运各种海产品,保证产品从海里打捞上来到顾客吃进口里的时间差不超过5小时。”他们从广东专聘的26个厨师各扬所长,推出了“金吉列步步高”、“龙虾刺身”、“马式清蒸甲鱼”等高档新菜;也随时提供花几十元就能吃好一餐的中档食谱。
来酒楼的小孩过生日,他们免费送上大蛋糕;女士喜庆订餐可免费得到一盆新鲜花树;进店女士在离开酒楼时都能得到一枝鲜花,等等,都是“朝阳阿静”“文化美食”的表现形式。而免费提供的可供30多部轿车停靠的停车场和义务擦车服务,能使顾客更增添几分惬意。
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里的日均客流量已超过600人,常常夜深人静,“朝阳阿静”仍然一片忙碌。
谈到粤菜到底能“火”多久,不少北京人并不十分乐观,而黄嘉宏却很有信心地说:我们的生意至少可以说明,粤菜要真正站稳脚根,一要靠货真价实的菜肴,二是靠协调的文化氛围。只要做到真正与顾客心心相印,不断推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饭菜新品种,粤菜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朋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