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听来的不一定“属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毖后录

  听来的不一定“属实”
三月,本报收到一封来信称:“近日,一位乡下老人向我透露,他们村至今不下五十多位‘死人’健在。原来,该村村委会规定:‘谁家生了小孩,就得从户口册上注销老人的户口。谁泄密,就罚款几千元。’如此一来,该村年终上报出生率总是低于死亡率,因而年年被省、地、县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收到这封来信后,记者前往写信人所在单位找到了写信人——一所中学的学生了解详情。他说信里反映的事是他今年三月三日坐长途汽车时听两位老大娘聊天时说的。过了一个多星期,他觉得这事新奇,就给本报写信作了反映。
记者问信里的校团委公章是谁盖的,“属实”的证明签字是谁签的?他说是他自己盖的章,“属实”是自己写的。该校校长说,校团委的公章原来由一位老师保管,后来保管公章的老师调走了,公章便由学生中的团干部保管。
两位老大娘所谈的问题是否存在,由于来信人不能提供两位老大娘的姓名、地址,所以无法进行核实。
本报记者赵佩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