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盛世修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11版(文化)
专栏:文苑杂咀

  “盛世修庙”
锡兵
想流芳百世怕是某些有文化的、或自以为有文化的人的通病。
在中国,过去有一个法子把自己的名字留住,那就是修庙,或是修点别的什么,当然这一般在太平盛世才有可能。于是乎,太平的时候重修宫殿庙宇,立功德碑,回头等到改朝换代的关头,自会有人来烧了去,项羽、朱元璋、张献忠……都是爱放火的主儿。烧了再修,修了再烧,放火的和修庙的名字就打这儿都传了下去。
多灾多难的中国如今也总算到了太平的年头,时下修庙什么的在有些地方颇为流行,显见是没让老祖宗的嗜好断根儿。
新近去了一块千古风流荟萃之地。周遭转转,像是走进了《三国演义》,举目皆是卧龙宾馆、张飞酒家、长坂坡修车铺之类。祖宗的辉煌至今让子孙们念念不忘,真是德莫大焉!可是最让人感慨的,倒是看到的几处新古迹——这词儿有点别扭,可是非此无以名之。比如一处王府,昔日曾有赫赫威名,但是屡修屡毁,早已杳然无迹,而今却又巍巍然横空出世,可是看着那五色斑斓的彩绘和水泥犹未干透的路面,实在让人难觅思古幽情,也不信昔日王爷就住得这样窄陋伧俗。主人很诚恳地说,王府昔日的规模要大得多,限于条件,只能委屈在现在的格局里了。
就教于方家,就听到叹气声,说现在文物维修经费几近杯水车薪,就连50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明知已岌岌可危却无计可施者。然而,一些兜里有钱的“父母官”,兴趣好像总是专注于重修甚或新建不伦不类的假古董。或许这可以用“发展旅游事业”来辩解,殊不知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恰恰忌讳假古董,只有货真价实的古代遗存,哪怕是几片残石断瓦,也比一座现代仿古建筑更能令人驻足遐想。
替他们想想,是不是恐怕修修补补的工作无益于日后的不朽声名,且有专家啰哩啰嗦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不合适那又越制了。而重建可就省心多了,由着我去折腾,还能勒石铭记自己的德政,总比经营一方水土、富饶一方百姓要轻便多矣!
也许有些人达观得多,毕竟修庙总比烧庙强。可是,别忘了,中国还是个穷国,手中有权的人千万别把花钱不当回事儿。如果自己还没有金刚钻,就把磁器活儿留给子孙去做也罢。这倒是藏拙的办法,省下精力和金钱去干点正经事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