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晴山霞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12版(副刊)
专栏:

  晴山霞居
章永顺
迷迷蒙蒙的烟雨,扯起缕缕银丝,撩拨着人们的心坎。此时,我伫立江阴市马镇南旸岐村徐霞客故居晴山堂凝望着徐霞客虔敬地聆听母亲教诲的雕像,观览着两壁镶嵌的历代文人颂扬徐霞客的琳琅石刻,思想的羽翼,使我联翩浮想……
一位明末学子不慕功名利禄而志在“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的求索,以至对壮丽的山河写出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记胜,这便是整理成卷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被世人称为“千古奇书”,明末清初“虞山诗派”诗人钱谦益颂扬说:“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也被誉为“千古奇人”。大自然莽莽苍苍的绿,给徐霞客以生命的活力,他从22岁开始历经33年的岁月,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的19个省市徒步考察,用血和热泪奉献出一部洋洋大观的游记。徐霞客执著的苦旅得到母亲的支持,他19岁丧父,寡母靠织布收入来支持他“志在四方”的远游,徐霞客每次归来向母亲陈述所见所闻,老人总是抱有极大兴趣,当她73岁时还要儿子陪她游览荆溪句曲来坚定儿子旅游考察的壮志,这是何等伟大的母亲!徐霞客砥砺自己“以躯命游”,他的苦旅生涯经常要忍饥耐寒,冒着生命危险去攀峭壁、涉洪流、探洞穴、过蟒背,每每出生入死,哪怕露宿山野燃枯草照明也要坚持把当日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晚年旅途一僧一仆相随,行至湘江遇盗,三人竟被洗劫落得赤身露体,后来仆人吃不得苦逃了,僧人静闻刀伤复发离世,徐霞客“不欲变余去志”,依然孑然一身而行。他抵云南西部腾冲,严重的足疾使他寸步难行,又染重病,这才东返,抵家后不久便离开了人间,享年55岁。徐霞客锲而不舍的求索,研究人文地理、民情风俗,考察水系、岩流、洞穴、火山、地貌。他考察过的岩洞就有百余个,在岩洞学上的探索成果,被推为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珍贵文献。英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论《游记》说:“读来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著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是的,徐霞客抒写的是跨世纪的绿梦。《游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珍品,地学百科全书,也是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文献。透过厚重的《游记》,一位不懈求索而献身的恢宏形象屹立在我面前。在晴山堂后院苍松翠柏环映下的徐霞客陵园,我肃然起敬地久久伫立在陵墓塑像前,在一片绿的氛围中,我与徐霞客殷殷对话……
霏霏细雨,倾洒着珍珠翠玉,我深情地伸开双手在接拾着徐霞客故居赐予的串串珠玑。故居庭院一株罗汉松蓊蓊郁郁在向我婆娑起舞致意,原来这株树是380多年前徐霞客亲手所植,难得草木有知也如此有情有意。
今天,马镇人弘扬徐霞客精神,艰苦奋斗,建设家园,飞动着绿的流韵。一位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国内成立了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我们江阴市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收到了以文促经,以经兴文,文经结合,共同发展的效果。199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十亿多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45元,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镇上注重发挥人文优势,着力提高人民文化素质。198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修建徐霞客纪念馆和徐霞客公园。占地2.2万平方米的公园是一个园林式、多功能、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园内有图书馆、书画室、影剧院、歌舞厅、茶室、球场和教育培训中心。我来到茶室一角,人们正在品茗听书。一位长者见我走来忙起立让座并端茶相让,我落座后同老人攀谈,老人便侃侃谈起徐霞客,随之呷了一口茶,脸上溢满神韵地向我背诵起徐霞客《游黄山日记》:“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我在幻化着这绿的追索,我和长者一同渐入佳境,仿佛追随着徐霞客在广袤的国土上寻觅着那一方方翡翠熠熠的绿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