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想到筷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想到筷子
王秋杭
有朋自东瀛来,送我小小纪念品—一打筷子,东洋筷子。把玩之余,不禁思绪万千……
按说筷子,乃我中华民族之国粹、之骄傲,尽管它源于何年何月、何人所发明倡导已无从考证,但我认为它也是一桩了不起的发明。
首先,它绝妙地解决了人类诸文化之鼻祖——食文化中的文明问题。众所周知,人是肉食动物,而据我推测,我中华民族在食肉的习惯与方式上已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称为野蛮期,手撕口咬往肚里填。第二期是由野蛮向文明过渡期,则开始借用刀、剑、匕首之类的工具,将煮熟了的肉一小块一小块切开,然后送进口里。文明是文明了些,但仍摆脱不了杀、戮。只有当筷子(古人称箸)出现后,中华民族才真正在食文化中进入了第三期,乃文明期。细细两支小棍,称为一双,或木,或竹(当然还有银、象牙之类豪华型的),轻轻夹在手中,面对餐桌上一切鸡、鸭、鱼、肉等等全能应付自如。斯斯文文、坦坦然然,小小一双筷子,将人类在餐桌上残存的那点点野蛮痕迹拂得荡然无存。有了筷子,我们再也不见那手握利器对付那些肉类的情态。
其二,筷子之优长还在于它的健身功能,根据中医学原理,十指连心,经常活动手的指头对人的心身健康大有益处。而筷子是运用五个指头来调动的,一日三餐,一边进餐一边活动手指,既轻松愉快,又有益于身心。难怪有人说中国人聪明,同长年使用筷子有关。我举双手赞成。
其三,筷子之优长还在于它在华夏大地上的普及率。古往今来,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规定过国人用餐必须使用筷子,而筷子又不像刀、叉那样是人一学就会的。我生来愚笨,到了小学二年级还是握着筷子用,后来被细心的母亲反反复复,要我把两根筷子分开约一厘米,竖在桌面上,五个指头一个一个地摆上去,尤其是中指必须放进两根筷子中间的缝里……才终于学会了正确使用筷子。
恐怕没人去统计过筷子在我国国民中的使用率,不过根据我北至乌苏里江畔,南至沙头角,东至嵊泗列岛,西至桑格草原的经历,所到之处,无不用筷子进餐。最可喜的是不少兄弟民族都用筷子,除了传统节日的宴会上外,平日进餐也都是用筷子的。筷子虽小,但它却以无可非议的中华民族的精粹在人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尽管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尤其是西式快餐,但决动摇不了筷子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我也没法统计当今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开始使用筷子,但至少筷子已普及到了东南亚,普及到了扶桑,我手中的这份纪念品便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见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