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楼下那条小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3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光十色

  楼下那条小街
于书恒
说是小街,实则是个胡同,两面楼一夹,宽不足十米,自经济大潮涌来,这里耍魔术似的,仿佛一夜之间,就一改往昔的平凡。
临街两旁,都装饰了华丽的门脸,变成了店铺。这里做服装生意的居多,扯东挂西,一溜两行,像春天盛开的花园,又似飘扬的万国旗,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是商品世界。小街逢八就听爆竹响,时时有开张。昨天中午又挂起“国货精品店”的新牌子。人说,小街是把花雨伞,过去放着不用,把它撑开才见得美。
街不在大,有商则活。客商多来自异地,南腔北调,糖化了的语言,喊得又响又脆。维吾尔的小花帽,本身就很幽默,羊肉串燎着草原牧歌,韵味妙极,勾人口水;香蕉桔子,青青黄黄,展销着南国风光;细长的小拉面,从大西北兰州,直拉到烟台小街;烤地瓜,烤熟了童年的记忆和乡村的话题;油条锅,炸得吱吱啦啦,人们闻香而至,又抹着满意的嘴巴离去。是谁在街中央放了一担笼蝈蝈,齐唱山乡小曲,给小街增添了无边的乐趣!小酒馆里更是热闹,三教九流,在这里聚首碰头。张张圆桌,摆下了北方人的豪爽,划拳猜令,吆三喝四,灌醉了整个小城。也有的闲讲南拳北脚,戏说乾隆,议论热点。
小街的故事多,小街中间更有情节,这里搭了一顶洁白的帐篷,主人是位南方姑娘,白帽白褂白围裙,卖的是当地传统名吃:烟台焖子。这个小名吃,是用淀粉熬成粉镜,切成方块,晶莹透明,撮进锅里几经翻炒,取出来,再加少许麻汁、蒜泥、辣椒粉等调料,特棒,尤开小食客的胃口。味美,人也亲,孩子们都称小女老板是小白阿姨,小白阿姨一脸甜笑,她像夏天一片树荫,人们都爱在她身边坐坐。小白阿姨心眼好,今年“六一”节那天她找了帮手,专为孩子们免费美食一天。这美味小吃,一人、一座、一碟、一叉,很是有趣。一天,有两个老“老外”步至这里,见情顿生食欲,小叉入口,连喊“OK”。原来他们是美国一家饭店老板,临别还要捎走一袋,许是带回去研究。
小街养勤人,也养懒汉。四号楼的二小子,有工不干,整天价斜着眼,叼着烟卷,领一帮同类哥们,专在这小街混游。人不敢惹,条律治他不得。这里有大把甩钱的大款,也有为一分钱争红了脸的场面,还有富了自己,不忘他人的老板。今年赈灾的事一传,小白阿姨就率先捐款百元,带动了整个小街。
夜色降临,一片灯光描画小街的黄昏。几个大窗口,五光十色,闪烁着汹涌而奔放的热烈,一双双红男绿女,如醉如痴。小街像一个没有忧愁的童年,兴奋得整夜失眠。可灯光下,也时见有形孤影单,看那二愣子,就蹲在墙角发呆,那是因为他耍钱,挨了老婆一顿臭骂。
我说,这百余米的小街,是一节没成熟的甘蔗,甜中带有芽青味。闲了,你可去小酒馆坐下来,慢慢地咂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