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办实事与留政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办实事与留政绩
张启跃
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党政干部的自觉行动,令人鼓舞。然而,也有少数干部,不是急民之所急,而是专做一些表面文章,用以展示自己的政绩。这样,就难免把实事办成虚事。
这些人“办实事”是有些讲究的:哪些事要办,哪些事不办,往往都是从能否表现自己的“政绩”考虑。有的地方大建楼堂馆所,大搞“贴金项目”,又是剪彩,又是发布新闻,影响可谓大矣。可是对于广大群众迫切需要办的实事,如解决居民危房问题,儿童失学问题,教师工资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失修问题等等,却缺乏兴趣。因为光在这些问题多、难度大的事情上花力气,还没等干出政绩,就该换届了,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与任期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但他能否干出较大政绩,能否在现有条件下为群众办些实事、好事,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在于他的任期。历史上,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只有一年零三个月。那时虽没有“办实事”这个词,可他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办出的一些事为中国老百姓世代传颂。凑巧的是,在离开封不远的兰考县,焦裕禄任县委书记的时间,也是一年零三个月。他上任之初,正是当地遭受水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之时。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考虑的是“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我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尽管在他活着的时候,未来得及治好“三害”,却为继任者开通了道路。有谁能说包拯和焦裕禄缺少政绩呢?
可见,一个干部能否干出政绩,起决定作用的,是看他能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要心中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不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即使在短短的任期内,也会干出一些政绩。民心如镜,那些真心为民办实事、谋福利的干部,群众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明代张瓯江有诗云:“含情遍系长途柳,为政应开满县花。”令人击节赞赏。为大地送绿,为人民造福,让满县春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留政绩”。愿我们的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能实事求是,勤政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兴利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