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马来西亚重振橡胶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4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马来西亚重振橡胶业
本报记者归通昌
马来西亚不仅有“棕油王国”之称,而且还有“橡胶王国”的美誉。在这里,橡胶和油棕被称为两棵“金树”。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该院的公关主任阿末阿兹里先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马来西亚橡胶业的现状和科研情况。他说,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在橡胶发展的鼎盛时期,橡胶种植面积达202万公顷,橡胶年产量达16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年出口创汇约20亿美元左右。但自马来西亚政府提出经济作物多元化后,一些胶园改种了油棕、咖啡和可可,使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减少,加上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橡胶业劳工短缺等因素,马的橡胶种植业面临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要保持和重振马来西亚橡胶业,主要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
据介绍,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橡胶专业研究机构,有科研人员和职工约2000人,装备有必要的先进测试手段,拥有1300公顷的橡胶种植试验基地。研究院的任务是对橡胶的品种、种植、管理和提高割胶效率等进行研究,确保橡胶业的发展。
谈到研究院取得的科研成果时,阿末阿兹里先生兴奋地说,目前,研究院已通过改良品种、育苗、选种、人工授粉、进行大规模无性繁殖选种以及使用化学激素等试验,培育出一大批优质、高产胶树。尤其是用芽接的方法进行繁殖推广,使产量提高3至5倍。用化学激素刺激胶树,也使产量提高50%到80%。胶树的成熟期也由7年减为4年,割胶期可延续到15年。
由于不断改良品种和采取科学种植措施,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从过去的每公顷年产6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为实现割胶科学化和机械化,研究院已先后研究出“简易针刺割胶法”、割胶“钻戳法”和电动割胶机,大大提高了割胶效率。
此外,马来西亚政府也向胶农提供资金,帮助胶农翻种、开垦荒地,扩大橡胶种植面积等,增加橡胶产量。
马来西亚橡胶研究院坐落在吉隆坡远郊区。无论是在前往研究院的途中,还是在研究院的试验种植场,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翠绿挺拔的橡胶树。“橡胶王国”,名不虚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