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选准最佳“坐标”——衡水地委书记白润璋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选准最佳“坐标”
——衡水地委书记白润璋一席谈
于绍良杨淑强
50岁的白润璋1968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当过矿工、技术员、厂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行署专员,1993年底调任河北省衡水地委书记后,提出依托京津开放兴区。他说——
要把一个地区的经济搞上去,关键在于选准本地经济发展的最佳坐标。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找准了,工作中就可减少盲目性,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走自己发展的路子。
衡水地理位置优越。京九铁路穿越而过,与石德铁路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为京南第一大站。新上马的衡水电厂、衡水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使这里成为经济学家公认的“黄金十字交叉”处。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只能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还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
要实行大开放,就要目光四射。既要敢于走出国门,招商引资,也要善于借助国内力量,发展壮大自己。对衡水这样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来说,对内开放更实际些。衡水地处京津南大门,相距两地都只有250公里左右。京津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尤其是周围地区的合作支持,衡水的经济建设也需要借助京津特殊的经济优势,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构成了衡水与京津经济合作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去年初我们在谋划富民强区的工作思路时,在全区实施了“依托京津、利用京津、服务京津、发展衡水”的对内开放战略。
开放的经济需要开放的思路,更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在实施环京津战略中,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经济洽谈、广交京津的朋友,挤入了“京津大经济圈”。同时,拓宽与京津联合协作的领域,扩大联合层次和规模,依托京津“借船出海”,打向国外。我们在全区进行不怕“肥水流入外人田”的教育,拿出本地好的企业与区外企业合资改造。去年以来,全区已同京津建立了350家联合企业,其中三资企业53家。
我认为,不管对外开放,还是对内开放,都应该是双向的。既要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又要迈出大门,到外边经风雨,见世面。我们把服务京津作为实施环京津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兴办服务实体,联办经销机构,劳务输出等,支持和配合京津的经济发展。目前,仅衡水在北京和天津的劳务工就有5万多人,涉足建筑、纺织、服务等10多个行业。
实践证明,依托京津,开放兴区大有可为。去年我们地区共从京津引进资金12.1亿元。在引进项目和人才方面,也迈出了大步。目前在全区组建的600多个科研生产联合体中,有一半的合作对象来自京津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地委、行署根据本区与京津相互利益的结合点,正努力把衡水建成联接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纽带,建成农副产品的种养加工生产基地,建成京津产品扩散加工基地,建成为京津提供劳务服务的基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