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祁东农村修谱风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祁东农村修谱风扫描
编者按:这封读者来信披露的湖南省祁东县农村修族谱活动的情况,值得有关方面注意。修族谱作为一种民间活动,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都很盛行。这种活动严重干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它劳民伤财,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它强化了农民头脑中的宗族观念,助长了宗族势力,削弱了党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加大了农村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等项工作的难度。这股风之所以会愈刮愈烈,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则是有些地方的领导看不到它的危害所在,未能下决心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更有甚者,有的领导干部还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成为这类活动的支持者。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修族谱带来的各种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据祁东县有关部门调查,祁东县60多个人口较多的姓氏中,已有李、王、张、周、陈、肖等近50个姓氏撰修了族谱,凡本族在外地工作的党政干部、职工、教师等都一个不漏地入谱。有的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也被列入族谱。正在筹备修谱的彭姓“谱局”,已派人与四川彭县、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和甘肃陇西地区(古为彭氏的封地)等地联系,统一撰修。
修族谱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募捐,对象为本族中在城里的国家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台、港、澳同胞,金额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这种做法名为“募捐”实为“摊派”,城里人接到“募捐”信后,不得不“解囊放血”。二是筹集,按本姓男性人数每人集资6至12元。
值得注意的是,修族谱的组织者绝大部分是退休干部、职工或教师。修族谱有一个专门组织,叫做“谱局”,每个谱局骨干成员20至50人,组成人员中退休国家干部约占20%,退休教师约占40%,其余为退职村干部或在族中势力较大的“头人”,其中党员占了约15%至20%。
近年来,每到清明节,各族姓便聚集起来,挥舞旗幡,敲锣打鼓,祭祖、吃清明会。据调查,祁东县每年都发生几十起宗族坟山纠纷。平时,大姓欺负小姓的事情屡见不鲜。在族内,发生了矛盾或纠纷,不去找村、乡干部,而去找“头人”、族长处理。
修族谱增加了农民负担,有很多生活贫困的农民交不起谱金,但不出钱就不能入谱,在族内就要受人歧视、欺压,于是只得忍痛“割肉”。而那些组织者却从中捞取“辛劳费”,聚吃聚喝。
修族谱还加大了计划生育的管理难度,因族谱规定,女孩子不能入谱,生女户就想方设法超生,直到生有男孩子为止。
修族谱风之所以盛行,除了封建文化的影响外,与社会各界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一是在外地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名人积极参与。二是港澳台胞热情赞助。三是少数致富大佬企望族史留名,趁机斗富,竞相捐款。四是许多基层党政干部默许,有的甚至参与。
湖南祁东县委彭期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