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国情与国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30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情与国策
新华社记者冯瑛冰杨宁
科教兴国,中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发表,迅速传遍神州,波动四海。这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国策,其影响必将延至千秋。
  面对现实的抉择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指明了民族自醒自强的必由之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反差极大:一方面正在迎接21世纪的文明曙光,一方面陈腐的封建迷信还在泛滥;一方面电脑取代纸笔,一方面仍在刀耕火种;一方面卫星上天,一方面儿童失学……
公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尽管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全国共扫除文盲6000多万人,使15岁至40岁的青壮年人口的文盲率降至7%以下;每年培训青壮年农民400万人次左右,岗位培训职工3000多万人次;其他成人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每年也都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结业,但是,统计表明,每5个中国人中,仍有一个文盲;而全世界每4个文盲中,就有1个中国人。
列宁早就说过:在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里,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完全可以说,教育跟不上,科技发展就会困难重重。
正是出于对国情的深刻了解,邓小平同志响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指出“教育是基础”。如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正是对邓小平同志这两个英明论断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追根溯源,发展迅速的国家最初都是从教育起步,解决了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再一心一意靠科技兴国。
  科教,双向驱动
每个人最初的科技知识,主要都是从学校获得的。学历越高,获得的科技知识就越多越深。用国家科委一位负责同志的话说:学校教育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思想、培养科技思维的主渠道。
教育对科技的促进,最直接的是培养人才。据统计,近十几年间,我国教育系统共为国家输送了上千万名合格的科技人才。同时,日益完善的成人教育体系,为在职人员的知识、技术更新和深造提供了有力支持。著名科学家、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概括道: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院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是科技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据韦钰介绍,目前,全国已有800多所高校程度不同地开展科研,参与研究开发的人员达24万。这支多学科、多层次人员结合的生力军,承担的国家科研任务,约占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60%,占“863”高技术课题的30%,占科技攻关的15%,占国家重点推广计划的30%,占火炬计划的18%。他们获得的奖项分别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的1/4至1/2。
教育从多方面促进科技。反过来,科技又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首先,科技不断进步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最显著的要数电化教学的普及。其次,科技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或者改写教科书,或者带出新学科。教学不讲科学知识,不追踪最新科技成果,就要误人子弟了。最典型的是计算机的发明和教育,它被认为是21世纪人的基本生存本领。邓小平同志多年前就曾强调: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相辅相成,双向驱动。科技和教育,就是这样密切相关,不可偏废。
  立足于兴国大业
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方面表明了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一方面对科技、教育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必须立足于兴国大业,更自觉、更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在诸多学科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们的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却仅有发达国家的一半。
我们的许多骄人的科研成果,仅仅是一篇论文、一本专著、一个奖项,没有变成产品、变成效益。据介绍,现在全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平均不足30%,不少院所、高校只有1%—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不仅在科研水平,还在推广应用,还在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等等方面。
当前,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关键是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千方百计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一项成果,仅仅停留在鉴定、评奖阶段,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还没有发挥出“第一生产力”应当发挥的作用。
立足兴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急难问题,就是科研课题,就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也必须占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但更应该为12亿人口大国的国计民生殚精竭虑。如果农业搞不好,企业效益上不去,老少边穷地区不能尽快脱贫致富,国家何来兴旺发达?因此,一定要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好面向经济建设与提高科技水平的关系,继续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该稳住的坚决稳住,该放开的彻底放开,不仅在实验室,更在高墙大院以外的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建功立业。
教育也必须如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就是提高生产力。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是最具规模、最有效的渠道和手段。这就要求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搞好学校教育、基础教育,还要面向更广大的人群;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书育人,还要更加直接地切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想方设法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劳动者和全民素质。
科技和教育,这众望所归的两翼,只有紧密地插在经济躯干上,并且强劲地舞动起来,国家才能振兴,民族才能腾飞。(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