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旅英中国学者成果斐然研究艾滋病取得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0
第6版(国际)
专栏:

  旅英中国学者成果斐然
研究艾滋病取得突破
新华社伦敦12月18日电(记者姜岩)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的中国学者饶子和博士最近在艾滋病病毒分子装配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新一期世界权威学术杂志英国《自然》杂志在首页发表评论认为,这一成果为人类战胜艾滋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艾滋病病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质抗原,它是一种膜蛋白质分子,存在于艾滋病病毒的外壳中,在艾滋病病毒繁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分子内含有一段称为“核定位信号”的肽,当艾滋病病毒侵入患者细胞开始繁殖时,艾滋病病毒破裂并释放出这种分子,然后这种分子中的“核定位信号”与患者体内细胞中一种称为“核定位信号受体”的蛋白质结合,只有这两者结合后艾滋病病毒的基因才能复制,利用患者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机制进行繁殖。
另外,在艾滋病病毒繁殖后期,大量基质抗原分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艾滋病病毒的球形外壳,与其他相关分子一同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艾滋病病毒。
饶子和博士及其同事对与人类艾滋病病毒非常类似的猿类艾滋病病毒进行了研究,他们利用同步辐射加速器X射线衍射法发现了猿类艾滋病病毒基质抗原的精细空间结构。他们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首次阐明,艾滋病病毒基质抗原分子为长34埃、宽34埃、宽45埃的单链球形蛋白。3个基质抗原分子共2682个原子组成三棱台状的三聚体结构。120个三聚体相互结合,大头朝外,小头朝内装配成艾滋病病毒的球形外壳。
饶子和等的研究成果为研制艾滋病药物提供了两种新思路。一是针对基质抗原的空间结构寻找一种能阻止“核定位信号”与患者细胞内“核定位信号受体”结合的物质;二是寻找一种能破坏基质抗原分子之间相互结合的物质。这两类物质均能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
饶子和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派出留学,现于牛津大学从事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过几十篇有影响的论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