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今日林木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1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今日林木山
周志飞
“有女莫嫁林木山,没得吃没得穿。”吉首林木山乡是一个土家、苗、汉杂居的城郊村,这首当地民谣道出了林木山村昔日的贫困。但当记者今年再到林木山时,却发现:如今的林木山与往年不一般了。
1994年,800多人口的林木山生产总值达130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逾千元。从1989年起,地处贫困山区的林木山乡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乡”,来此考察过的乔石、熊清泉等中央和湖南省领导都称它所走的路是少数民族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模式之一。
“林木山无林木”,山高地薄,水稻产量低,80年代以前这里村民唯一的年收入是人均200公斤左右的粮食,合当时人民币70多元。无奈之下,林木山乡成了以“三靠”而出名的穷乡:“生产靠贷款、吃粮靠统销、生活靠救济。”
改革开放搞活后,林木山人与吉首市农业局的科研人员经过试验培育,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椪柑栽种技术。1987年,他们实行以椪柑为主的多种经营立体开发战略,引进世界银行贷款24万,两年完成种植椪柑500多亩。两年后,新苗挂果,喜得丰收,从未见过自己产的柑桔的林木山人第一次吃上了自家园里的果子。目前,这笔贷款已快还清,林木山人正踌躇满志地开始经营完全属于自己的椪柑树。与椪柑生产同时,他们还开发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上柚子、葡萄……在椪柑园内套种茄子、冬瓜等蔬菜。村里各户人家都掌握了种植、经营技术,占劳力半数以上的妇女更是成为果园、田间的主力军。林木山的瓜果个大质优,成为当地市场上的抢手货,远销湘鄂川黔四省边界。1994年广西水灾时,从这里紧急调去了大批又大又便宜的冬瓜、茄子。
往年的林木山处处是荒山,如今的林木山形成了“山顶树木、山腰柑桔、山脚菜地”的立体绿色布局,靠天吃饭的“雷公田”经过改造,也都种上了椪柑,成为名符其实的林木山。
林木山乡的致富得益于科技。致富之后,林木山人没有淡忘“科技”这一好帮手。1990年重修村部办公楼时,将其命名为“林木山科技普及大楼”,还挂上了科技普及夜校的牌子。
1991年村里出资在乡间最敞亮的一块地基上建起了一座两层楼的学校。林木山人给这里的老师以县城里老师的一切待遇和设施,希望能从这里开始,走出一个山村自己的大学生。村里还出资修了路,虽然只是一条简陋的毛坯路,但山村与山外的世界已不再阻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