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农技推广:老队伍遇到新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农技推广:老队伍遇到新问题
本报记者刘鲜日
在湖南澧县,记者听到一件事。杨家坊乡几年前从外地引进栽种了500亩柰梨,这种水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效益也不错。但眼看梨树长得有两个人高了,却总是只开花不结果。他们费尽周折才请到一个专家,结果稍加点拨,500亩柰梨便在第二年结下了果子,亩创收入可上千元。
于是,记者便从这个故事入手,挖掘农村科技方面的一些问题。
基层农技队伍怎么样
在常德市属的某县,记者问主管科技的副县长:“你们县农业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怎么样?”对方答曰:“全县科技网络比较完整,各类技术员近200名,其中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和技术职称的人员占80%以上……”“那么,他们都是一些搞什么项目的技术员?”答曰:“主要是棉花的和水稻的技术员。”“钻研特种养殖和特种种植的技术员多不多?”“没几个,倒是有些专业户懂这方面的技术,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到外地学来的”。
这位副县长还告诉记者一件事。有个县的科技部门向农民推广一种高产植棉技术,由于经费不够,想通过各乡镇采取行政手段向各户农民收取,农民不愿交,将此事作为不合理“负担”向上反映。不得已,县科技部门只好下乡逐户联系推广,结果,有学这种技术意向的,全县竟不到300户。于是,这项技术只好暂时闲置。
望城县有个乡的两名中学毕业生高考落榜,回到农村后想当专业户,看到一家刊物上介绍养牛蛙能发财,于是到有关科技部门拜师,科技部门的答复是:“我们不会,到别处去学吧!”
长沙市一位多年从事科技报道的新闻界朋友告诉记者,他曾就科技队伍的现状调查了一个县,这个县100多名技术员的平均年龄为47岁,年轻技术员极少。这个年龄结构的技术员,大都是水稻、棉花技术员,他们掌握的不少技术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在当今农村的不少乡镇,因为没有经费,农机推广站形同虚设。有的地方据说乡里只有一个兼职的农技干部,下面没有兵。
农村科技需求有何变化
澧县洞市乡万家村有一个叫张智慧的农民。几年前,他就背着干粮到处求科技,他到过江西,跑过湖北,走遍湖南不少县市,后来到一个种天麻的专业户那里才学到种天麻和药材的技术。回到家乡后,开动脑筋,不仅种了天麻,而且还种其他药材,很快致了富。周围群众也跟着他学,这个村几年内便掀起了学技术的热潮,并自然形成了一个药材专业村。
澧县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现在农村有不少敢于冒险吃螃蟹的年轻人,他们最有致富的进取心,对新科技感兴趣,别人没有生产的东西,别人没种、养过的东西,他们敢搞。应该说,农村的技术需求市场是非常大的。但由于缺乏正当渠道的指导,一些人常常上“科技”骗子的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该县洞市乡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对记者说:“粮棉并不需要我们一年365天都去干,我们有时间,有精力,想摸点致富的道道,希望上面多派一些这样有‘绝招’的技术员下来,我们多出点钱也愿意。”
这就是农业科技需求的新变化。农民房前屋后及周围的那点荒滩、死水,虽然面积不大,但他们对科技的需求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养猪,有的想种甘蔗,有的想养鱼,有的想栽果树……
洞市乡党委书记翟千红就此讲了一席话:现在农民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大幅度增产增收的技术,农村科技推广人员如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农民就会对“公家”科技队伍失去信心。
科技队伍怎样走出困境
在望城县,记者问一位50多岁的老农,“怎么理解农业科技的作用?”老农睁大眼睛一本正经地说:“作用可大呢,早些年,推广杂交水稻,我们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大米的质量也提高了,农民都很感激科技专家。接下来,专家又把种棉花、种苎麻的技术传授到我们手中,使我们从生产中得到了不少好处。现在蛮奇怪,好几年我们没学到蛮来劲的技术了。”
老农的这一席话很朴实,实际却蕴藏着很深的道理,即我们的农业科技队伍自身迫切需要在不断适应农民需求中提高。
湖南省科委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解放以来,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农技队伍,特别是改革以来,他们在研究、开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这支队伍,特别是县乡一级的科技人员大部分存在技术结构老化的问题,有些人的基础研究很扎实,但应用技术的开发却未跟上新形势的发展。
在湖南采访,记者强烈地感受到,科技队伍本身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进行重新学习,许多人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待进行一次全新的调整和提高。
澧县县长李学林和马头铺镇党委书记陈克山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把农村的一些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可行的方式纳入农技队伍中来,壮大队伍,互相学习和提高;二是科技队伍本身要派出一定人员带着农村急需的项目到外地学习交流,或到高等院校再学习;三是县乡两级设立奖励基金,通过重奖政策鼓励农技人员研究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四是大力推行技、农、贸联合体,把科研、生产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联为一体,使农民有采用新技术的安全感,农技队伍也能在农民的支持下得到发展;五是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农村的新形势进行调整,多培养有特长的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