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留住青山白云间——广州整治白云山风景区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留住青山白云间
——广州整治白云山风景区纪实
本报记者郑德刚
从灯红酒绿的广州繁华街市北行五六公里,便有一个清丽脱俗的绝妙去处——白云山。据《广东新语》载:此山“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而起,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
白云山作为风景名胜区,始于唐代而兴于现代。抗战时期,广州沦陷于日军之手,白云山惨遭蹂躏,山林寺庙被焚毁殆尽。解放后,白云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从1950年起,当地政府先后组织70多万人次进山辟路造林,至60年代,白云山已是苍松蔽日,“白云松涛”因此得名,并跻身“羊城新八景”之列。
然而到了80年代,好端端的一座山却被环山而起的违章建筑搞得满目疮痍。如今,白云山三分秀色已去其一,28平方公里的面积近一半变成了“私家花园”。为此,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广州人纷纷要求治理白云山。
白云秀色人皆可餐
广州百姓之所以对白云山被“蚕食”愤愤然,并不仅仅因为白云山有被“毁容”之虞。
白云山居北面南,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广州及以南地区,使北来寒风不得南下;另据计算,在林木繁茂的28平方公里山地中,每年可吸滞城市尘埃80余万吨,每日可吸收230万公斤二氧化碳,又可释放170多万公斤的氧气,这些氧气可满足230万人一天的消耗。所以,白云山被广州人亲切地称为“市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经济日新月异,城市和人口都在不断膨胀,而城市绿地则日渐减少,白云山作为整个广州地区的一个无法替代的巨大“空调器”,其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生活水准大幅度提高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谁又能容忍随便在“市肺”上捅一刀呢。
早在“文革”前,白云山即有驻山单位40多个。进入80年代以来,驻山单位一下子猛增到140个,占去风景区1/3的土地,从此挖山毁林不止,各式各样的违章建筑将白云山团团包围。据介绍,仅在白云山风景区“绝对保护范围”内,就有违章建筑200多幢,占用风景区土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漫山遍野偷挖的坟穴,又占地10万平方米。
山里大兴土木,山脚下则又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二三百个规模不等的采石场每日挖山不止,炮声隆隆。这些采石场小的占地1万平方米,大的五六万平方米,每年从白云山挖去数百万立方米的石头。
面对这一切,多少广州人痛心疾首、黯然神伤。
痛下决心重整河山
白云山作为岭南第一山,不知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孙中山曾在此流连忘返,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谈古论今。而作为白云子孙的广州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是情有独钟,面对泣血的白云山,他们无法继续保持沉默了。
今年2月,广东省电视台播出白云山遭破坏的节目后,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当地各家新闻单位纷纷以大块版面连续报道,一时街谈巷议,皆为白云山而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飞批示:“保护白云山,要下死命令!”
2月15日,在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开枝的主持下,市政府召开紧急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清理白云山违章建筑问题。2月16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向各驻山单位发出立即停止在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内修建一切建筑的紧急通知。随后,将一批建有违章建筑的单位公诸于众。
2月25日,市政府召开清理白云山违章建筑动员大会,陈开枝副市长在会上慷慨陈词:“这次行动,要一抓到底,决不动摇,决不手软。清理白云山违章建筑必然会触及到一些部门、单位和一些个人的既得利益,有的违章建筑已成事实,既得利益者会制造各种理由,反对拆除,因而难度特别大……但为了广州人民,不管困难和阻力有多大,市政府下决心碰硬!”
在市政府召开的近郊采石场关闭整治情况通报会议上,陈开枝还表示:市政府整治采石场“不看牌子,不讲面子”,该关则关,该管则管。
2月26日,陈开枝和戴治国两位副市长亲自带领城建、规划、园林等部门的负责人上山,向省101工程处、省人防办、广州市电信局以及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等单位发出了第一批违章建筑行政处理决定书,限这些单位15日内将违章建筑自行拆除。
至此,整治白云山的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2月15日开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州市政府为解决白云山的问题先后召开8次市长办公会议,市领导四上白云山,连远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广州市市长黎子流也请假回到广州,当天即上山了解整治情况。市里的负责人决心如此之大,广州人气顺了,人们由此看到了希望。
治标治本治山治人
为了解白云山违章建筑的情况,记者曾在山中小住数日,白天翻山越岭,夜来听风观雨,忽而满目疮痍,忽而松涛抚面,一山之中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感慨万千。
几位护林队的小伙子向我诉说他们在执行任务时,那些占山单位的人对他们拳脚相加、恶语谩骂:“有时,有的单位甚至还放出他们豢养的大狼狗咬人。我们是护林的,但在执行公务中,那些占山毁林搞违章建筑的反而把我们给铐上,真是无法无天。”
在他们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片破烂不堪的小屋前,此处恰在白云山索道下,阵阵恶臭扑面而来,几个年轻男女就在这遍地垃圾、污水横流的地方团团而坐,若无其事地打着麻将。一问,才知这些人是这里的住户。一位护林队员告诉我:“这种地方住的人基本都是‘三无’人员,而白云山一圈究竟有多少单位出租了多少这样的房子,又住了多少这样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清。”
在市某单位的违章建筑工地上,我们艰难地在遍地瓦砾的小路上行走。路边一排排躺着被拦腰砍断的松树,一座座式样别致的小楼就横卧在这些枯萎的树枝旁,周围则是大片裸露的红土地。
护林队员告诉我:“别看现在工地上没什么人,我们一走他们就照干,白天干不了就夜里干,总之他们加班加点盖房子的速度比我们拆房子的速度快多了,几天不见房子就盖好了,再拆比什么都难。”
白云山是省一级风景区和广州十大旅游景点之冠,又居“南粤百景”之首。几十年来,白云山上不知沁着多少广州人的心血,光印发的有关保护白云山的各种文件加在一起,足有半尺厚!
几位人大代表对记者说,白云山经过这么多年的“依法治理”,风景区的面积却越治越小,从28平方公里到21平方公里,又从不足21平方公里变成15平方公里,违章建筑越治越多,环境越治越差,究其原因,恰恰是没有真正“依法”。
治标要治本,治山先治人。人们期待这次对白云山的全面整治能真正依法,让白云山重现清纯和秀丽。(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