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音乐需要“立”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4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音乐需要“立”起来
姚玉卿
音乐需要“立”起来!因为音乐只有立起来(演唱、演奏)才能塑造音乐形象。作曲家将乐思写到纸上。只是根据他的生活体验、审美趣味、哲学观点用记谱法书写出来。只有在把乐谱变成声音时,才能显现出它的音乐形象。如《啊,朋友再见》这首意大利歌曲,早在50年代即在《歌曲》月刊登载过,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70年代,随着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播映,此曲才在我国广泛传唱开来。许多歌曲的传播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歌曲作品仅在刊物上发表,而没有人去演唱它,仍然是立不起来,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效益。
就一般情况来说,作曲家为歌曲定调是仅供演唱者参考的,并不意味着演唱者一定要按原调来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在他29岁那年创作了歌剧《纳布科》,演出引起轰动,甚至在米兰出现“威尔弟万岁”的标语。他40岁时完成了第18部歌剧《茶花女》的创作,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初演“失败了”,第二次演出“结局是惨败”。后来,《茶花女》仍在威尼斯上演,原作除了个别地方稍作润色外,音乐构思未做任何更改,却大受欢迎。其原因何在?其中之一是导演、指挥、演员对作品的实践起了作用。
前不久,有一位在某地音协工作的朋友沮丧地对我说:“出于好心组织了几场新作品音乐会,听众反应冷淡,我感到压力很大……”我听了这番话却认为很值得为我的这位朋友鼓掌喝彩,因为他组织的是几场新作品音乐会,这是很值得祝贺的!新的作品写出来,必须通过演唱、演奏才能确定它的优劣。
现在被尊为20世纪音乐的先行者的艾夫斯,当初,他将新写的作品交给指挥家、演奏家提意见时,得到的却总是“根本不能演奏!”于是这位作曲家的总谱只好堆放在仓库里,越积越厚。艾夫斯的《第二交响曲》是在沉睡了半个世纪后才由纽约爱乐乐团公演的。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说:“我们突然发现了音乐上集马克·吐温、爱默生和林肯于一身的人物。”1974年世界音乐界庆祝艾夫斯百年诞辰,他写的每个音符都被演奏了,而且录了音。
总之,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总体性很强的艺术。如若繁荣音乐,就要尊重、珍视作曲家的劳动,就要为新作品的诞生创造良好条件。这条件就是实践(立),多演奏、演唱新作品,而且要认真一些,细致一些,耐心一些,切不可草率从事。
“一位歌唱家可以救活一首歌,也会扼杀一首歌。”此话含义深远,应引为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