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沈鸿“躲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6
第4版(要闻)
专栏:

  沈鸿“躲寿”
新华社记者戴煌
九旬老人沈鸿,最近为躲避众多热心人给他做九十大寿,离家出走了十多天。别人说这是一条好新闻,他却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
许多人都知道,沈鸿老是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师。我国第一台大面积、宽距离的“电渣焊”焊成的万吨水压机,就是他在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向中央请缨、团结千百位出色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奋战而成的,由之闯出了我国用这种办法制造重型机械的新路子。
由于博学多才,又是公认的机械专业权威,他早就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及其《机械工程》卷编委会主任;同时他主持编辑出版了2300多位专家撰写、共25卷的《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使全国机械、电机行业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了巨型工具书。
正由于贡献卓著,他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金质奖章与证书,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遴选为中国籍荣誉会员。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延安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就称赞沈鸿等一批科学技术人才是陕甘宁边区“建立工业的指导力量”,并在白布印制的劳动模范奖状上写了“无限忠诚”四个字送给沈鸿。
这么一位老革命、老模范、老专家,在照旧孜孜不倦作奉献的晚年,照旧把《党员必读》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对那些字里行间打了红笔道道的有关清廉正直、严格要求自己的段落,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就像他当年大段大段地背诵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那样。
今年5月12日,是他的九十大寿。还没到这一天,就有许多机关团体和不同年龄的人们陆续登门或打电话,要为他庆贺一番。老寿星却被这阵势“吓懵”了。虽然他深知,这些都是情真意厚的好心人,但是一想到一只花篮、一个水果篮要花多少钱,一想到高朋满座的祝寿会或祝寿宴,他就觉得只能领这份情,可万万不能来真格的。
有的朋友说,这都是个人掏腰包,不花公家钱。沈老说那也使不得。时下大人小孩过生日、祝寿之风挺盛,我们何必去凑这“热闹”。就是往后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了温饱线,也不再有“希望工程”和其他扶贫济困的捐募活动,国家与人民的每一文钱都实打实地用于国家与人民的正事了,这种铺张浪费的“热闹”法也并不风光。
为了不让人为他做寿,他干脆与也是“老延安”并已八五高寿的老伴吴平打起小包袱提着牙具袋躲出去了,连在家帮忙多年的老阿姨也一道跟着躲到一位亲戚家。
一天,记者与这位亲戚在街上巧遇。由于记者与这位亲戚熟悉,他才向记者透露了沈老“逃寿”的秘密。
记者请他带着去见沈老夫妇,要求发新闻,沈老连忙摆手说:“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他的理由是资格再老,也是一个共产党员,而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该做的。
凭记者怎么说,沈老也“无动于衷”。吴平一直含笑不语,过了好一会才对记者说:“你最了解这老头子的老脾气,就别再为难他了。”后来经过多次面议和电话磋商,沈老才算勉强同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