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凝聚力工程”报道之四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上海正广和总公司党委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7
第1版(要闻)
专栏:

  “凝聚力工程”报道之四
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
——上海正广和总公司党委纪事
本报记者唐维红
1994年上海工业系统有46家国有企业被列为重点解困对象,拥有130年历史的正广和汽水厂也在其中。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百年老厂不仅走出了低谷,而且改制为以饮料食品为龙头、集工贸于一体的正广和总公司,重新焕发了青春。
去年10月24日,上海市委在正广和召开“凝聚力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良宇说:正广和能迅速解困,除了别的条件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正广和企业的党政领导把这篇文章做好了。
齐心协力摆脱困境
1993年12月1日,当吕永杰奉调到正广和汽水厂任厂长兼党委书记时,摆在他办公桌上的,是一张又一张的催款单和一份又一份的请调报告。工厂早已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全厂2300多人,只有几十个人上班。工作该从何入手呢?吕永杰很快与新一任厂党政领导班子取得了共识: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然后才能去关心群众,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使企业摆脱困境。
他们在办公楼下设立了“党委信箱”和“厂长信箱”,同时在厂门口贴出了题为《了解广大职工心声》的布告,作出了“有信必复、有问必答、有约必见”的承诺。开始时,职工大多不相信“三必”真的会兑现,有的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提笔写信。没想到厂领导不仅给复信,而且还找上门来谈心。有的上午刚提出意见,下午就在会议上得到表扬和肯定。职工们被领导的真心打动了,写信提意见和建议的越来越多,厂里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职工关心企业,积极帮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热气腾腾的局面。
一位党员在信中直言:“看到正广和节节败退,我有力无处使,准备另谋出路。厂领导的真心重新燃起了我为振兴正广和出力的信心。”他耐心说服妻子,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到出租汽车公司当驾驶员的机会,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厂领导还开展了走访职工家庭活动。1994年1月17日夜晚,吕永杰冒雪来到了负责全厂固定资产管理的女工程师张金棣的家。1970年就进厂的张金棣,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即使在厂子最乱的时候,她管理的设备也没有出任何差错。可眼看厂子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她的心渐渐凉了,加之住房困难,已成年的女儿、儿子常年挤住在一间只有5.5平方米的房子里,睡觉连腿都伸不直。张金棣准备调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解困”。
“事情实在太多,我来晚了。”吕永杰这一声招呼,使张金棣这位进厂20多年还从未有过厂领导登门拜访的知识分子眼睛湿润了。吕永杰谈了振兴正广和的一系列设想后,动情地说:“张工啊,您帮我撑一把。咱们正广和还是有希望的,还是可以上去的。”
事隔一年多,当记者不久前到厂采访时,张金棣谈起当时的情景仍很激动。她告诉我,吕永杰当时并没有提是否会给她解决房子,但他那一番话使她看到了希望,留了下来。现在的张金棣已是全厂的设备主管,新居的钥匙也早拿到了。
用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团结群众
正广和新任党政领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恢复生产,增加收入”的口号,并很快提出了1994年的奋斗目标——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这是百年老厂正广和的第二次创业,而实现1.5亿元则是第二次创业的第一步。第二次创业成为凝聚正广和人的一面旗帜。
创业离不开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广和的党政领导积极在职工中培育六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精神、爱厂如家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身作则精神和献身事业精神,并在全厂掀起了“爱厂、爱产品、爱岗位”的“三爱”热潮。
1994年3月,由于资金短缺,空瓶供应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厂工会接受部分职工的建议,发起了捐赠空瓶活动。一位职工冒雨骑车送空瓶,半路塑料袋破了,他把雨衣脱下来包好瓶子继续赶路。有的职工家中没有空瓶,就花钱买来瓶子交给厂里。捐赠空瓶活动的成果远远超过了它的经济价值,它营造出一种同心同德扭亏解困的氛围,而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1994年5月28日,是正广和建厂130周年的大喜日子。按常理该给职工发一些奖金,可此时的正广和资金非常紧张。极其有限的资金应该用在发展生产上。于是,他们决定不发奖金。吕永杰代表党政领导连夜起草了一封给全厂职工的《公开信》。信中说:“困难企业要挤出十几万元来是不易的。我们决定把本来用于庆典活动的经费,拿出来用于拓展市场的经营活动。待正广和重新腾飞的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弥补今天的歉意,回报全体职工的理解和信任。”当职工捧读这封情真意切的短信时,许多人流泪了。
5月27日是厂庆前一天,恰逢上海解放45周年纪念日。正广和买下了行驶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20路电车全天的营业额,为广大乘客免费服务,从而拉开了以“回报社会、受益公众”为主题的“正广和重返南京路战役”的序幕。许多女职工在电车上从早到晚热诚地向乘客宣传正广和的产品。公交公司的司售人员感慨地说,我们每班走4圈,你们正广和人走了8圈还不下岗,真是好样的。正广和以它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从而使正广和产品又出现在久违的南京路上,随即又旋风般地席卷整个申城。
用人才战略激励群众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正广和的党政领导对此还有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才华的施展是要有一定条件的,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条件。
李志云,一名工人编制的电器管理员,正广和有口皆碑的技术攻关能手,曾几次荣获市轻工业局和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1994年1月召开的厂科技工作会议上,吕永杰当众宣布了厂长第一号令:决定聘任只有初中学历的李志云为工人技师,晋升一级工资。这一决定在职工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同年7月,吕永杰又公布了厂长第二号令,聘任同样有突出贡献的袁廷标为工人技师。两个号令,一种鞭策,激励正广和人在第二次创业中学技术、钻业务。
快餐部的徐大成,是在正广和最不景气的1993年挑起快餐部经理这副担子的。他带领十几名职工创办盒饭公司,起早贪黑,日产量从百余客发展到3000余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的收入也就略高于其他职工。这引来了一些人的非议。徐大成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维持着快餐部。吕永杰了解了情况后,找到徐大成,对他说:“大成,你受委屈了!有什么困难来找我。”两句话冲散了徐大成和伙伴们心中的苦楚和烦恼,快餐部又焕发了生机。徐大成事后说:“厂长的话讲到我们心里了。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是!”
为了创造良好环境,让更多青年成材,厂里还成立了“青年大学生联谊协会”,吕永杰任名誉会长。他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联谊会的活动,与大学生们谈理想、谈人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与此同时,厂部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扩充销售队伍,推行目标风险承包制,建立访销员队伍等。1994年7月,他们创下了正广和历史中月销售额之最——1758万元,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
1994年11月18日,正广和总公司挂牌成立。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以此而得名的百年老厂正广和由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这也是今天的正广和人齐心协力、再现辉煌的里程碑。(附图片)公司领导在大年夜探访困难女工罗爱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