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赞温州“接待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赞温州“接待模式”
钟怀
提起“温州模式”,大家都知道那是指以家庭工业为起点,快速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路子。想不到温州在公务接待上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模式”。这是《经济日报》记者曹鹏从温州归来告诉人们的。
五月四日,这位记者赴温州采访,历时四天,回来后写了篇很有味道的文章,题为《好:温州人这样办接待》。他们怎样接待呢?我想从记者“头一次”、“仅有的一次”、“找不出先例”这类感受的角度作一些介绍。
这位记者赴温州前,曾与市委办公室联系,被告知已订好住处,下飞机后直接去饭店大堂找服务台即可。抵达温州机场,不见有人迎接,只好搭班车奔市区,找到饭店,住上预订的房间。他颇有感慨:“干记者这行也有十一年了,东南西北跑了不知多少地方,可是在机场接待单位不露面的,还真找不出先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出要去什么地方,见什么人,负责接待的同志都尽最大努力迅速落实。但是,安排好日程,将记者领到要去的单位,接待者往往说还有事要忙,不能奉陪,就匆匆走开。
这位记者去了不少单位,几乎没见着专门派来的车,除了步行,就是由陪同人员拦出租车。最有趣的是,负责接待的曾处长,第一天领他到市委大院找政法委副书记,是开着摩托车把他送去的。记者写道:“到地方上采访,这是头一次坐摩托车。”
他在不同单位吃了几顿名副其实的工作餐,都是与前来办事的其他客人共用一席,从始至终没有人为专程前来采访的记者设过一桌饭,“这种接待方式,记者也是只在温州才领教。”
在温州的四个晚上,这位记者都是在房间里看电视度过的,没有人安排去歌厅舞厅,更没有保龄球、桑拿浴。
记者最后一天赶飞机返京,还发生一次“误会”。这次市里派了一辆车,有位年轻人坐在司机副座上,一交谈,方知他是一家药厂的,去机场办事,顺便搭车。“我还误以为市里得有个人送送呢,显然还是没真正了解温州模式。”
读罢曹鹏同志这篇文章,我也不禁要为温州的接待模式叫好。它的好处,一是摒弃了繁文缛节,节省了接待和被接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体现出务实精神;二是减少了餐饮、用车、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体现出勤俭节约的精神;三是严格按规定办事,不搞“灵活”、“变通”,体现出认真贯彻廉政要求的精神。这后一条,在当前尤为可贵。
这些年,我们许多地方、许多单位公务接待的规格越来越高,而且互相攀比,唯恐“落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娱乐、公款送礼的歪风长盛不衰,与接待工作中的追求气派大有关系。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差,在某些同志看来,似乎接待工作不讲排场、摆阔气就显得热情不够,礼节不周,有怠慢客人之嫌。不排除有这样看问题的来客,但绝大多数进行公务活动的客人,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工作上的支持和方便,得以顺利完成任务,倒不是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如果企望通过高标准的接待,取得上面来人的欢心或新闻记者的好感,变成一种“感情投资”,那就有点心术不正,更不足取了。
近年来,中纪委先后作出了关于县(处)级以上领导和机关干部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准接受超标准接待的多项规定。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首先自然要靠干部本人的廉洁自律,同时也需要接待单位按章办事,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既是廉政的要求,也是对接受招待干部的爱护。温州的同志懂得这个道理,率先改革了接待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的每一项具体做法未必适合各地情况,但是那种讲简朴、讲诚挚、讲效率的作风,无疑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