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凝聚力工程”报道之五凝聚力来自主人翁意识——上钢五厂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凝聚力工程”报道之五
凝聚力来自主人翁意识
——上钢五厂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章世鸿
上海市委推进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报连续刊发了5篇报道,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相信能给人以启示。系列报道至此告一段落。各地在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报将继续予以报道。 ——编者
走进上海第五钢铁厂,你会感到这里的每个人,从厂长到班组工人,都有序地按企业既定的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地努力着,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职工把企业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上下有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上钢五厂效益年年在上升。1994年是建厂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利税达4.5亿元。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应归功于厂领导正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但更应归功于他们有强烈的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凝聚力正是来自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这是五厂的一个老传统,而这个传统在新形势下仍在坚持和发扬。
我请教侯树庭厂长:“五厂正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新形势下,依靠工人阶级的观念是否有什么改变?”
侯厂长回答得很干脆:“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采用法人治理企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这是国际惯例,但董事会、总经理和职工的关系决不能是雇佣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这样做,工人也不答应。根据我国的国策,现在的问题是要把工人民主管理的权力规范化,目的是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两次大讨论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个观念经常要受到各种考验。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这个问题,五厂展开过两次大讨论,记者都参加了。
一次是1991年11月,当时五厂列为企业实行转换机制的试点单位,实行三项制度改革。这时候,职工中出现不少思想问题,有的职工认为转换机制是针对工人的,改革后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下降了,担心领导与职工的关系会变成雇佣关系,有些老工人有失落感,觉得干了一辈子,现在成了“合同工”。
针对这些思想,五厂以“深化改革与发扬主人翁精神”为题开展了一次全厂性大讨论,通过这场讨论取得了一致的认识:首先,大家认识到转换机制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发挥工人作为主人翁的潜力,两者决不是对立的。其次,工人作为企业的主人翁应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这些都应该有严格的法规,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存劣汰”的原则,对干部和工人一视同仁,出发点是为了企业和工人的整体利益。而且在旧体制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因而职代会的权力也有限。在新机制建立后,企业自主经营,职代会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今后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将强化而不是削弱,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也将加强而不是削弱。
今年年初,五厂正在大力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和改革,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讨论,题目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场讨论触及新形势下许多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民主管理的新途径,以实现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大事都同职工商议
依靠全体职工,在五厂有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成立“共商会”,即是一项重要举措。
“共商会”就是由工会牵头,厂领导同职工代表共同商讨厂内一些大事和热点问题。在这样的会上,没有权力的大小,各方都是平等的。五厂有个好传统,一是厂方对职工开诚布公地谈厂内情况,不是躲躲闪闪,而是把底牌交给群众;二是职工敢于想问题,提建议,不是畏畏缩缩,能做到言无不尽。为此,他们事先都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言之有据,不放空炮。
集体的智慧往往高于少数人的认识。比如,1991年由于原材料调价,厂内预计当年可能出现亏损,在“共商会”上厂方提出:第二电炉厂生产2.8吨大钢锭实现了增值,其他电炉厂也应推广。但第一电炉厂职工当场提出异议,认为对他们来说,生产2.4吨钢锭效益更高,并当场拿出精确的计算数据,厂方完全接受了,收回了前议。
一个职工代表对记者说:“厂领导信任我们,重视我们,大事都同我们商量,这使我们感到自己确是企业的主人。我们肩上的担子重了,也更关心企业的命运。”这是发自肺腑之言,主人翁意识也是这样形成的。
建立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
职工既然要行使主人翁的权利,他们就有权对厂内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五厂建立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即是加强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项制度从1988年开始建立一直坚持到今天。全厂推选出100多名民主管理代表,发给“职工代表巡视检查证”。侯厂长向全厂干部宣布:“凡职工代表佩证进行工作检查或进行调查,任何部门和领导都不能阻拦,否则将作严肃处理。”厂长宣布的这一条,后来作为厂纪列入有关条例。
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的重点有三条:影响全局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热点问题;企业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和事故。这种检查大体上每个季度进行一次。
有一件事是令人难忘的。一次,全国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评比,五厂被部、市双推荐为质量管理优秀单位。在预审时,实物质量、效益等硬指标都顺利通过,然而在软指标上,发现了问题:现场文明管理较差,还有死角。
死角在哪里?于是职工巡视代表159人,兵分18路,冒雨向南北5公里的厂区进发,对36个分厂逐一进行检查,结果查出了大小问题464个。于是厂长召开紧急会议,在会上,职工代表对一些部门卫生工作很差、文明生产落后的现象进行了点名点姓的批评。最后厂长宣布:谁家的问题谁家领走,一周后复查。职工代表巡视检查显出了权威性,一周后复查,这464个问题100%得到了解决。
除此之外,为保障职工的主人翁权利,五厂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制度:如职工评议干部制度、班组民主管理的规定、工会干部定点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建立民主管理信息网络、设立民主管理奖励基金会、给民主管理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发奖。这些方面,五厂工会领导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上钢五厂当前正在厂党委领导下推进“凝聚力工程”。这项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将把每个干部和职工主人翁意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这个工程的主旋律是要求五厂的各级领导干部对全厂职工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关心、信任,更牢固地树立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厂党委书记叶恩光强调每个干部要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凝聚人心,真心实意关心职工。五厂机动处的干部说得好:“没有不觉悟的工人,只有不带头的干部”。这个处在开展“凝聚力工程”中起了带头作用,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职工的生产、教育、生活、家庭,处处给职工温暖,使干群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上钢五厂仍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销售不畅的困难,因而当务之急是抓成本的下降。他们定1995年为“成本年”。3月份,召开了千名班组长动员大会,厂长向大家交了底,各方都在会上表了决心。这样的大会,很有声势。现在,每个分厂、每个车间、每个科室、每个班组都在为降低成本算细帐,献计献策,开展劳动竞赛,涌现大量先进事迹,使记者在采访中深受感动。
任何企业都有困难,没有困难的企业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多变,企业的上升与下落只在咫尺之间。五厂同志说,如果今年他们的成本降不下来,那么,企业就可能出现亏损,这种危险不是没有。因而,他们经常教育职工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掉以轻心。但他们有信心,这并不仅仅因为有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而是更有全厂2万职工高昂的主人翁精神。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依靠这支强大的主力军,发掘他们每个人的潜力,那么,许多困难是可以战胜的。上钢五厂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