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蜗牛·袋鼠·野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蜗牛·袋鼠·野兔
丁智勇
据报道,越南正在全国开展一场消灭黄蜗牛的运动。黄蜗牛是一种售价不菲的食用蜗牛,产于南美洲,1992年引进越南。3年前被“请进来”的蜗牛为何要被清扫出门呢?
原因要从湄公河三角洲和越南北方1994年10月发生的水灾找起。一场大水使黄蜗牛从专门饲养区蔓延到田间、湖泊和池塘。黄蜗牛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又是以食水稻、蔬菜、红薯和浮萍等为主。因此,水灾带来的“蜗牛灾”使越南3万多公顷水田和河塘受到侵害。在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每平方米的蜗牛数量达200多只,秧苗被吃了个精光。
黄蜗牛的泛滥,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这是引入者始料不及的。然而,自然界就是处在这样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无论是过度的消耗,还是过度的繁衍,都会打破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度”,即使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也可能导致生态失衡的破坏性结果。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澳洲袋鼠的命运。袋鼠是澳洲大陆特有的动物,若干年前也曾是人们保护的对象。然而,多年的保护使澳洲袋鼠的数量急剧增多,对当地农场、生态,甚至交通、旅游都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影响。不堪其害的当地居民得到政府的许可,已在捕杀、食用袋鼠。
从进行特殊保护到允许甚至鼓励捕猎,两者之间的反差让人深思。究其原因,亦可谓袋鼠之多逾越了周围环境所能承载的“度”。
同样是在澳洲这块土地上,兔子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在澳洲移民之初,欧洲一种繁殖力极强的兔子也被带了进来。水草丰美的澳洲使兔子的数量剧增。它们到处挖掘地洞,破坏草场,吞噬牧草。为了消灭这种兔子,澳大利亚用一种能够传播“多发性粘液瘤”疾病的蚊子,向兔子传播这种致命的病毒。结果兔子的数量剧减,只是由于兔子后来对这种疾病产生了免疫力才没有被完全消灭。
然而,今天看来,这种不惜用病毒传播为代价的做法不免给人以“玩火自焚”的担忧。事实上,这种疾病后来由于一位法国医生为消灭自己庄园中的野兔而蔓延到整个法国,随后又殃及英国。兔子少了,蚊子却多了起来。
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人们既经历过由于过度开发和资源掠夺逾越了平衡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最低“度”;也受到诸如越南蜗牛、澳洲袋鼠和兔子这类生态失衡现象的警告,因为这从另一个方向逾越了生态平衡的“度”。
生态平衡的调节如同一把双刃剑,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保护、调节,才会促进生态繁荣,保持社会持续发展;而过度捕猎、砍伐和随意干涉与影响的行为只会得到生态失衡、环境更加恶化的回报。过犹不及,也许自然界的辩证法就蕴含其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