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改进奖学金制度 开辟助学新渠道湖北高校切实扶助贫困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改进奖学金制度 开辟助学新渠道
湖北高校切实扶助贫困生
本报讯记者杜若原报道:湖北高校广泛开展的“扶贫”活动,为贫困大学生创造了成才条件。政府、学校和社会的鼎力相助,使这些大学生精神振奋。
据了解,湖北省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20元—150元的占24%,100元—120元的占13%,约7%的学生月生活费不足100元。
对此,湖北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困难。他们根据学校和大学生的特点,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其中包括知识智能型、经营服务型、校园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方式。据武汉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湖北工学院统计,通过勤工俭学这个助困“主渠道”,98%的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为贫困学生尤其是特困生提供岗位,已成为湖北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武汉水电大学、武汉测绘大学等多所大学,尽可能精简冗员和临时工,腾出岗位让贫困生取而代之。在贫困生较为集中的华中农业大学,校领导深入校办农场和企业,逐一落实减员计划,安排贫困生上岗。据介绍,许多学校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的门卫、清洁工作,已基本由贫困学生承包下来。
湖北高校通过改进奖学金制度、提高奖学金额度,鼓励贫困生奋发进取。武汉大学的专项奖学金由10种增加到22种,奖学金总额也由4万元增至48万元。在今年获奖的2973名学生中,贫困生占30%的份额。不少高校为企业和社会各界进入大学设立奖学金提供方便,大开“绿灯”。各学校还不断完善贷学金制度,提高贷学金金额,扩大贷学面,并对志愿去边远和艰苦地区的贫困生,制订一系列免还贷款政策。
湖北省高校工委书记余风盛介绍说,目前湖北高校助困活动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助困活动开始步入规范化,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逐个制订扶助方案;由学校组织成立的学生勤工俭学服务机构,已普遍运转起来;包括国家拨款、学校拨款、自筹资金等构成的“学生助学基金”也已发挥作用。二是勤工助学活动已由校园走向社会,助困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