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纪念柴可夫斯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1-09
第3版()
专栏:

纪念柴可夫斯基
赵沨
(一)
中国的音乐工作者纪念伟大的柴可夫斯基,就要努力学习柴可夫斯基,努力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
柴可夫斯基终生不倦地工作着,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就是永远不肯罢手”,“一个诚实的艺术家决不能交叉着手坐在那里”;而所谓灵感,也不是“一请就到的客人”〔注一〕,创作便是不倦的“工作”,“工匠”一样地工作。柴可夫斯基二十五岁开始他的灿烂的音乐创作生活,差不多三十年当中,他未曾中止过他的工作,并且时常觉察着自己的缺点,努力地锻炼和弥补着。我们知道,形式——乐式的因素在音乐创作中,比在其他艺术创作中所起的作用更大;正像在诗歌中,形式的因素较其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更大一样。柴可夫斯基直到晚年,还自觉地努力克服自己创作中“未能把握乐式”的缺点。
我们也常见有若干音乐创作,其所以不能使人过目成诵,其原因之一便是未能将动人的音乐形象在一定的音乐形式中表达出来,往往支离破碎,漫无章法。当然,我们反对首先考虑乐句的起承转合,甚至因而牺牲形象和情绪。但真正的大匠所追求的规范是“随心所欲,不逾矩”。而这种才能也只有在艰苦的工作中才能获得。
(二)
否认音乐在社会生活、阶级斗争中的功能和作用,形式主义的美学家便说:音乐和造型的艺术相反,是流散的。事实上,在文学艺术中,使人构成形象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小说中构成形象的文字描写,可以使人闭目如见其人,侧耳如闻其声。单纯用声音描绘形象、不借助语言文字的器乐音乐,也不仅只诉之于人们的听觉。古往今来,现实主义的作曲家都坚持着音乐可以表达事物的主张。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中也坚持着标题音乐的原则,因而他不管当时有多少人轻视舞剧音乐,而写了许多美丽动人、通俗晓畅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他在歌剧音乐上的贡献是伟大的,是他用音乐创造了舞台上泰第安娜、连斯基〔注二〕的不朽形象。而在交响音乐中,也成功地达到了标题音乐的最高峰。
不管托尔斯泰率直地写信给他,劝他“不要按照贝多芬——舒曼——裴辽士的矫揉造作的风格”,但伟大的贝多芬对于柴可夫斯基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第四交响乐,如他自白,“事实上,这部作品不过是模仿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写的,不是模仿他的音乐内容;而是按照他的基本思想。”〔注三〕这和他的第六交响乐一样,其所以那么动人,是因为这两首交响乐最好地说明了他对生活的主张。资产阶级的学者们对柴可夫斯基的最大的曲解是说他是个“厌世主义者”,第六交响乐的标题叫做“悲怆”交响乐,其第四乐章的内容是甚么:“一切的喜悦都是假的,一切的胜利都是空的。”〔注四〕但柴可夫斯基在这音乐中深刻地描写了对生活的热爱:第一乐章中首先描写了命运之神,但欢喜终于甜蜜地出现了,和看来无可逃避的不幸对抗着;第二乐章描写了回忆的甜蜜,但人们不应“悔恨过去”,应该重新开始生活;到了最后的第四乐章,用他自己的注释,“到人民中去吧,他们是多么快乐啊!你走进这些快乐中去,于是生活就变得好受了。”〔注五〕他的第六交响乐也贯串着同一的主题:生活中是有不幸的,但不能逃避它,要勇敢地去生活。那第一乐章中充满着动人的回忆的情感的曲调;那第二乐章中表现对喜悦的渴望情感的不平常的五拍子的节奏;那第三乐章,作者以勇敢的心胸,把手臂伸向暴风雨的大海,追求那看来很难得到但要永恒去争取的生活的欢乐。
(三)
“至于说我的作品里面有俄罗斯气味,这是不错的,我开始写的时候,往往打定主意要利用一两首民歌……因为我……从儿童时代就装满了一肚子的俄国民歌的出奇的美,因此我极端爱好俄国灵魂的每一种表现。总之,我是一个彻头彻尾俄罗斯人。”〔注六〕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处处充满着民族的和民间的芬芳,其特点之一便是丰富的曲调性。现代主义者的所谓革新,事实上是一种懒惰,因为和声的堆砌较之构思一个明晰的有内容的曲调是容易得太多了。柴可夫斯基批评他最崇拜的作曲家之一裴辽士的歌剧时,便指出其主要的弱点是曲调的贫乏和过度的和声。后来的多少人企图用和声的渲染来补救曲调的贫乏啊。但音乐中最形象地刻划只能指靠曲调。而和声,永远是应从属于曲调的。柴可夫斯基所以能在他的音乐中体现了民族性的一方面,其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不追求那些虚有其表的华丽的和声。他认为,当他构思一首曲调时,便已经伴随着和声,甚至已经想好了在那一件乐器上出现了。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最富曲调性的音乐。苏联的批评家阿尔什万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就是诗。他的声乐作品,交响乐,四重奏和其他的乐器音乐都是可歌唱的。”〔注七〕应该说:这和他精心地研究俄罗斯民歌有极大关系。而在他利用民歌作为他创作的素材的这一方面,更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典范。那有名的“徐缓似歌的行板”,曾使托尔斯泰感动得流泪;第四交响乐中引用的民歌“银色的白桦树在田间静静地站立着”,是那么自然而生动。他绝不是自然主义地引用些民歌曲调,他总是赋予引用的民歌以更丰满的感情。
(四)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苏维埃时代得到更好的欣赏和传播。柴可夫斯基再也不必担心:“我在什么地方找得到泰第安娜”呢?要如普希金想像中的,要如我在音乐上所描写的人物啊。有那一个演员能够稍微接近理想的泰第安娜呢?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一个连斯基呢?〔注八〕苏维埃歌剧演员们的表演对这大师写下的不朽形象更增加了新的光彩。苏维埃的演奏家、演唱家、歌剧演出家、指挥家们卓越的工作,使我们更好地亲近、了解了这位不朽的大师。
编者按:本月六日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 可夫斯基逝世六十年纪念日,本月九日,中国 音乐家协会、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和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三团体,将联合举行纪念会。
〔注一〕见柴可夫斯基通讯集(陈原中译本)
〔注二〕柴可夫斯基根据普希金“欧根·奥湼金”等而作的歌剧中的男女主人公。
〔注三〕〔注五〕〔注六〕〔注八〕:同注一。
〔注四〕见康奈尔:“交响乐解说”。
〔注七〕见阿尔什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分析”。
(附图片)
柴可夫斯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