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心灵的历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8
第10版(美术)
专栏:

  心灵的历程
剑武
绘画作为一个过程,其开端,是绘画的材料、工具与技法,是画家的学识、修养与悟性,是对象的质感、量感与意味——这三者的渐次叠交、适应、融合,归于一个结局——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绘画是一个从物象走向心灵的过程,聚集信息的过程,纯化手续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繁到简、从有到无的过程。
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起点与结局。否则,我们无从解释这些现象:贫寒的布衣隐士胜过优裕的宫廷画师,幼稚顽童胜过饱学之士,尺幅斗方胜过宏构巨制……我们据此来看童振刚的绘画。
童振刚的绘画多表现优雅女性。无论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还是当代都市生活,他笔下的女性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女性都有着近乎一致的倾向性。不过,这些古装或时装女性不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她们所体现的近乎一致的倾向性并非一种线性的追求。准确地说,她们与组合或间离她们的门扉、窗棂、古瓶、花卉以及短语、诗词是一个整体。她们和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个氛围、一种情调、一方天地,画家是其中的主体。如此,他才可以把难以清理的情丝一古脑地摊置在难以人为扩展的平面上,把自己的情绪形诸笔端。
童振刚的情绪是强烈的,不靠题材厚重,不靠画幅庞大、构图奇特,而是靠一种难得的单纯,意味的单纯。艺术家可贵的是具有一种唯美的单纯性。美术,离不开对美的敏感捕捉,离不开对丑的转化力度,离不开对平凡与平庸的点化手段。美之不存,术何附焉!生活中童振刚也难以免俗,他也想参展、得奖,也想卖画,但是一进入创作状态,他是单纯的,只是有感而发,有情要抒。他只是企图把窜动于胸臆之间的那些可以名状或不可名状的生灵转化、升华为艺术。因此看童振刚画画,总有一种清朗之感,毫无忸怩作态,故作矜持,不拖泥带水。他努力在创作过程中使冲突归于平静,使精微变得大度。这让人想起他生长的大西北,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海,与苍穹,与风沙,一切都那么界线分明,清纯明晰。归于一个结局——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绘画是一个从物象走向心灵的过程,聚集信息的过程,纯化手续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繁到简、从有到无的过程。
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起点与结局。否则,我们无从解释这些现象:贫寒的布衣隐士胜过优裕的宫廷画师,幼稚顽童胜过饱学之士,尺幅斗方胜过宏构巨制……我们据此来看童振刚的绘画。
童振刚的绘画多表现优雅女性。无论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还是当代都市生活,他笔下的女性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这些女性都有着近乎一致的倾向性。不过,这些古装或时装女性不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她们所体现的近乎一致的倾向性并非一种线性的追求。准确地说,她们与组合或间离她们的门扉、窗棂、古瓶、花卉以及短语、诗词是一个整体。她们和它们共同营造了一个氛围、一种情调、一方天地,画家是其中的主体。如此,他才可以把难以清理的情丝一古脑地摊置在难以人为扩展的平面上,把自己的情绪形诸笔端。
童振刚的情绪是强烈的,不靠题材厚重,不靠画幅庞大、构图奇特,而是靠一种难得的单纯,意味的单纯。艺术家可贵的是具有一种唯美的单纯性。美术,离不开对美的敏感捕捉,离不开对丑的转化力度,离不开对平凡与平庸的点化手段。美之不存,术何附焉!生活中童振刚也难以免俗,他也想参展、得奖,也想卖画,但是一进入创作状态,他是单纯的,只是有感而发,有情要抒。他只是企图把窜动于胸臆之间的那些可以名状或不可名状的生灵转化、升华为艺术。因此看童振刚画画,总有一种清朗之感,毫无忸怩作态,故作矜持,不拖泥带水。他努力在创作过程中使冲突归于平静,使精微变得大度。这让人想起他生长的大西北,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海,与苍穹,与风沙,一切都那么界线分明,清纯明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