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创造完美的人生——记枣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骆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8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创造完美的人生
——记枣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骆东风
李万赋赵史刘
骆东风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市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他,5岁以前一直在地上爬行。也许是一个残疾孩子的特殊境遇,使他自幼养成了好胜的性格。他学会了唱歌、画画、吹笛、拉琴,学会了与命运抗争,去分享正常人的欢乐。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业。然而,正当他满怀希望地敲大学之门的时候,那条拖累了他18个春秋的残腿,使他陷入了困境:他因腿疾而失去了报考大学的资格。他不甘心地扪心自问:难道就这样一辈子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吗?
骆东风从报纸上、广播里获悉,由于改革开放,外语人才需求日益增大。这条信息使他为之一振:何不以英语为突破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于是,他托人购买了大量的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
凛冽的晨风中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他却在户外拄着拐杖背诵外语单词。手麻了,脸紫了,那条不听使唤的右腿仿佛已经失掉了,他依旧一遍又一遍地背着。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他自修完了英语广播讲座初、中级班的全部课程,啃完了大学中文系一、二年级的大部分课程,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背熟了百篇古文和数百首古典诗词,写下了十余万字的读书笔记,为他后来走向教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6月,骆东风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大毕业了。他谢绝了人们给他提供的各种就业机会,毅然走上了枣阳二中的三尺讲台,当上月薪仅三十几元的临时代课教师。他对爸爸妈妈说:“我因腿残没能上大学,但是,我要做一个优秀教师,让更多的人上大学。”
对一个右腿严重残疾的人来说,教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仅拄着拐棍在讲台上站立不稳,板书也困难,特别是右下足由于手术后没有得到较好的恢复而又继续畸变,骆东风经常头昏眼花。
1982年3月的一天上午,骆东风讲完课,走下讲台时,一步踏空摔倒在地,右腿韧带严重拉伤,膝盖和腰部两处曾感染过的伤口再次撞破,鲜血直流。学生们用板车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可第二天他又回到了学校,忍着剧痛走上了讲台。
1984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同志们正忙着为骆东风布置结婚新房,可这个明天就要做新郎的小伙子还在办公室里为约好的一个学生补习功课,一直到深夜。正月初四,他又提前上班给毕业班学生上补习课,他的“蜜月”和年假加在一块仅休了一个星期。
在教学中,骆东风从不循规蹈矩,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先后进行了“英语整体阅读教学”、“英汉对比教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省外语教学研究会的重视。他的教改总结《多层次操练式复习法》一文在全国优秀青年外语教师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受到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会会长马俊明等教授的高度赞赏。他的《导练式课文阅读教学》一文也获得了省、襄樊市教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襄樊地区推广了他的教学方法。
1992年,他被任命为枣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骆东风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前来求助的朋友,特别是残疾朋友。他曾先后为数十名残疾朋友买书、寄资料。为当地一些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奔走、呼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多少次在公共汽车上,他把座位让给了老人和病残人,待到下车时,人们才发现他原来也是需要别人帮助的残疾人。
骆东风的收入并不丰裕,他却省吃俭用,让有限的钱,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学校经费困难,他拿出自己的奖金,购回了教学急需的打字机、英文阅读资料和听力训练磁带;安徽遭灾,他一次性捐款200元;残疾人基金会成立,又一次捐出100元;农村一位不相识的孤寡老人病了向他写信求助,他一次性寄去200元;他还资助一位贫困山区的孩子读完了中学。
骆东风,这位身残志坚的年轻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1987年他被转为正式人民教师,被先后评为枣阳市先进工作者、襄樊市十大杰出青年、省新长征突击手、省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