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菜场姓菜”也赚钱——发展连锁商业评述(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2版(经济)
专栏:

  “菜场姓菜”也赚钱
——发展连锁商业评述(二)
本报记者潘岗
菜场又姓“菜”了
“菜场姓菜”,效益一定会滑坡,这是长期困扰副食品行业的顽症。
能不能做到菜场既要姓菜,又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1994年10月,上海卢湾区副食品实业公司引进国际现代化连锁管理技术,与香港屈臣氏集团合资组建上海百佳超市公司,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百佳”实行电脑化管理,解决了多年来鲜活嫩商品存货估算式计算的状况,减少了商品的浪费;“百佳”实行售货和收款的分离,杜绝了一些营业员在买卖中擅自提级提价、缺斤少两等“斩”顾客的现象发生;“百佳”还有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通过自行采购加工、统一进货配送,大进大出,确保低价位销售。
目前,“百佳”经营副食品品种200个以上,占销售额40%以上。其它细、小、杂必需品一应俱全;“百佳”供应的蔬菜价格低于集市10—20%,猪肉低于集市5—10%,使原来在商场门口的个体摊位在竞争中纷纷败北撤退。已开业的三家超市,人日均销售1200元,比改造前增加6.5倍。职工工资收入人月均900元,比改造前增加2.1倍。
“百佳”何以做到了价廉物美?一方面是现代化的连锁经营,降低了费用和成本。另一方面,双方议定的合资合同中规定超市必须姓菜,50%的经营品种是副食品,菜市货柜占全部商场面积的50%以上,价格不高于当地菜市场等,为“百佳”找准了经营定位。
定位于大众化
提起“超市”,人们就想到“价贵”、“不便”。这不是没有缘由的。80年代中,我国许多城市都曾办过以自选方式为特征的超级市场,但不久都因经营惨淡而自生自灭。除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商品条件和流通条件限制外,“价高”、“不便”的确是其夭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发展连锁中,高举便民利民的旗帜,将连锁超市、方便店定位于“大众化”,也非常重要。
上海市发展连锁经营比较快,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上海在发展连锁商业的“经营定位”上采取的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措施,更值得各地借鉴。
在选址定位上,上海要求超市、方便店主要设在居民住宅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段,方便群众购买。去年,全市新办的超市、方便店中有83.5%开设在居住区和边缘区。
在面积定位上,上海规定每家超市的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陈列的商品能够使消费者一次完成购买。
在商品定位上,要求新办的超市都要经营蔬菜和副食品,经营品种不少于3500种。
在价格定位上,要求超市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从规模经营中求效益,商品价格一般低于市场价。
一方面,以市民日常的消费需求为经营取向。一方面,通过引进连锁机制,以规模效益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上海发展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在这里,其它地方发展连锁经营的经验,也在这里。
东莞“美佳”超级商场坚持“八个统一”管理,实现了“三优一发展”。一是进货批零优势,1994年“美佳”连锁销售系统销售额9400多万元,绝大部分商品可以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本地区销售最大的折扣;二是价格优势,由于大批量进货、统一管理和统一库存,降低了成本,从而使“美佳”的商品价格比其它非连锁商场价格平均低3.5%;三是进货付款条件优惠,多数商品获得了供应商的延长付款期限,减少了资金占用;四是经营规模迅速发展。
深圳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认为,“中央采购”不仅可得到最优惠的批量折扣,还加强了自己的谈判地位,使得华润超市凭借统一大批量采购的优势,始终保持了“价格相宜”的形象。同时,严格的采购程序从进货环节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也使采购成本降至最低。比如,公司开办两间分店时,采购部有4名业务员,目前24间分店,业务员仅增加到7人,充分发挥了规模经营的效益。
低价不会吓走供应商
有人可能要问,连锁商业的低价进、低价销,会不会吓走供应商呢?华联超市的回答是否定的。
1992年成立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致力创造优、全、廉、便、小的经营特色。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华联超市规定进入超市的商品做到五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注册商标,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齐全,仅去年一年就把100家生产企业的250个不合格产品清理出超市。
既要价廉,又要货好。众多供应商会听华联超市的招呼吗?今年2月,华联超市召开质量会议,向500家供应商发出邀请。结果,有486家供应商如约前来,并当场签订了“质量保证协议书”。一位供应商说得明白,乐于和华联打交道,为的是拿到进入超市的“通行证”。
连锁经营的兴起,必将改变长期以来工厂生产什么商店就卖什么的被动地位,商业由被动变为主导,把顾客的最新需求反馈给工厂,指导工厂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帮助工厂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生产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的商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