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一树春风千万枝十年创业不寻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一树春风千万枝十年创业不寻常
汪光焘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发布10周年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行政法规。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集中的地域。10年来,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从开创建立到发展壮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价工作。根据《条例》规定的精神,各地对当地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价,基本摸清了资源状况。如江西省共普查景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调查景点、景物1612个,发现风景名胜资源400余处,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的价值,为申报和审定国家级及地方级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基础。
建立了全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各地都初步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全国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56处,县(市)级风景名胜区137处,共计512处,其中黄山、泰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和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建立了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骨干,国家级、省级、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中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如贵州省建立了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县(市)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风景名胜区为主的东南西北风景旅游线的基本格局。
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使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基本保证。如安徽省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成立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黄山市市长任管委会主任,市政府授予黄山管委会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山西省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成立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
各地在完成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编制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目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已有48个经过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其余的正在编制当中。这项工作为科学指导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提供了依据,使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纳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依据《条例》,制订了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条例》颁发以后,建设部于1987年制定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前几年,又制定了《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还制定了《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和《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标准》。结合各风景名胜区的实际,各地制定了不少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行政管理的办法,将各风景名胜区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如四川省人大通过了《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辽宁省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一些地方还就重要风景名胜区制定管理办法,如安徽省人大颁布了《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人大颁布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云南省人大对路南石林和大理两个风景名胜区分别制定了管理条例。各地在加快地方立法的同时,加强了执法力度,对违法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拆除了大量的违章建筑,保护了风景资源。
加快风景名胜区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在贯彻执行《条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区的现有条件,多方筹集资金,按重点建设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接待服务设施的原则,完成了相当规模的建设任务。去年,全国各级风景名胜区共接待国内外游人3亿人次,给风景名胜区和周边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收入逐年增长,同时带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位于风景名胜区附近的群众开发旅游产品,收入明显增加,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信息的交流等作用,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风景名胜区附近的群众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如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河北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的群众的收入,都有了几倍至十几倍的增长,从而也提高了群众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自觉性。(作者为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