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本是同根生——海内外同胞共祭黄帝陵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本是同根生
——海内外同胞共祭黄帝陵散记
本报记者孟西安
归来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海内外前来黄帝陵寻根祭祖的炎黄子孙们,一下汽车,风尘未洗,就一头扑向母亲的怀抱——他们急匆匆地跨过新修的轩辕石桥,登上新砌的青石台阶,来到朝思暮想的轩辕庙和苍莽的古柏林海……
仰望被誉为“柏树之父”的“轩辕手植柏”,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与黄陵县守陵儿女一起,围绕着有着数千年轮的巨柏,手拉着手在欢跳高歌:“我们有着共同的根,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
九州明月祖陵在,万方裔子觅同宗
4月5日,天刚麻麻亮,来自黄陵县及陕西省各地的群众,就开始向陵上汇涌。他们带着各种供品,更带着对祖先的一片孝心,来此祭扫拜谒黄陵。
晨雾笼罩着轩辕庙。透过薄薄的雾霭,只见在历代祭祖的碑廊里,有一位50开外的农村干部领着女儿在抄写着什么。走近一问,他们父女来自洛川。女儿正在抄写《重修轩辕黄帝庙记》的碑文呢。曾担任过核工业部长和河南省委书记的刘杰则唱起了他青年时常唱的一首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歌。深沉有力、如泣如诉的歌声,回荡在碑林树海之中。
据统计,几年来到黄陵祭祖的海内外同胞约300万人次。
为祖陵封茔添土,让黄陵更加雄伟肃穆
公祭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单位代表和个人,排起了长长的捐款队伍,当场向黄帝陵整修工程捐款438.8万元。
中华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陵墓整修工程——黄帝陵整修工程,已于1992年清明奠基。据了解,第一期整修工程(庙前区)已于今年清明前基本竣工。现已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海内外同胞捐款达2400万元,而整个工程需要资金将达1.5亿元至2亿元。
在捐款队伍里,一位港商双手捧着两个大红色信封,拜谒在黄帝陵寝前,只见上面分别写着“捐款10万元”。他叫贾小俊,是香港大益置业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贾绍轩的儿子,现任该公司的董事经理和深圳分公司的总经理。他说:“这点钱虽然不多,可代表了我们贾家三代人对先祖的一点孝心呀!”
香港黄陵基金会联络处主任周安达源先生说,国运昌盛才有修祖陵的壮举。1997年祖国将要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要在香港进一步开展工作,让更多的香港同胞团聚在黄帝的周围。
同气连根共一祖,海峡难隔两岸情
在前来祭祖的台湾同胞中,有一支7人组成的赴黄陵祭祖观光团。他们在观看黄陵县举办的《龙腾九州》的文艺表演时,个个激动不已。那激越奔放的安塞腰鼓和宜川胸鼓,那撼天动地的韩城黄河锣鼓和黄龙县斗兽锣鼓,那欢快诙谐的延安大秧歌和榆林“跑驴”,使他们沉湎于雄浑的黄土文化氛围之中。尤其是那腾空的金龙、青龙,使大家再次领略到“古老的中国有条龙,龙的故乡在黄陵”!台湾省观光协会理事长、“双冬花园”董事长苏瑞东看完表演,就急切地找到表演的祖国大陆同胞,要求订制两条这样的巨型飞龙带回台湾,同时邀请榆林表演“跑驴”的“婆姨”和“后生”到台湾去演出。他告诉记者,他已投资3亿多元在台湾南投县修建了“双冬花园”,花园中还修了座20米高的轩辕黄帝塑像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怎能不思祖念家呢?今日能到黄帝陵点燃明烛高香祭祖先,真是三生有幸啊!”
是啊,本是同根生,亲当如手足。正如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前来黄陵祭祖时所说的:“黄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旗帜。通过整修黄帝陵工程,可以使所有的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祖先面前,搁置一切歧见,找到共同的语言,达到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附图片)
压题照片:台港澳同胞在轩辕手值柏前合影。孟西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