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以我为主引进消化各方配合管理得法我国碳纤维实现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以我为主引进消化各方配合管理得法
我国碳纤维实现产业化
本报沈阳6月8日电记者段心强报道:世界瞩目的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工业材料的典型代表——碳纤维,已在鞍山东亚碳纤维有限公司顺利投产。年产量200吨,人均年创产值50万元,创利税20万元,结束了我国不能工业化生产碳纤维的历史。
碳纤维是一种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自润滑、比重小、强度高的工业材料,许多国家都在加紧研制。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对碳纤维已研究20多年,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工业化生产。鞍山市计委高级工程师王树人带队到美国考察,引进了碳纤维生产技术和200吨/年的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及45吨/年的活性碳纤维装置,成立起东亚碳纤维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苦干,于今年5月8日生产出合格产品。
鞍山东亚碳纤维有限公司这次引进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的领导机关鞍山市铁东区委、区政府有个好的人才引进政策。他们明确规定,要让真正的人才“地位上拥有,经济上富有”。比如王树人组建碳纤维生产,就任命他为总经理,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还任命他为区长助理。并明确规定奖励政策,王树人引进项目成功,区政府就给他奖金50万元和三室住房一套,并当众兑现。这种政策吸引了很多人才。全公司现有员工108名,其中70名是有真才实学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自己翻译英文资料,自己搞施工图转化设计,自己施工,各项工作井井有条。N—90微机调试按常规要6个月,他们只用了12天,而且有个难题美国人也无法解决,研究生廖振勇日夜钻研,很快攻了下来,保证了工程进度。
在管理上,他们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制。根据生产需要,只设立生产、发展、商务、财务、综合等5个部和质量管理办公室、经理办公室。经理、副经理、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
鞍山东亚碳纤维有限公司的引进工程,还得到各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辽宁省和鞍山市中行投入520万美元,省市工商银行贷给4500万人民币,区政府帮助筹集1900万元人民币。各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使资金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