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西藏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09
第12版(副刊)
专栏:

  西藏情结
乔永清
去西藏的那天我们起得很早,飞机6点钟从成都起飞,仅仅十几分钟,从飞机上俯瞰云海,便隐约可以看见云层下面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远处竟然还有刺破云层突现于天际的山峰,它们昂首于苍穹,最早迎接着日出。川藏高原广袤无垠的雪山没有阻断内地与藏民族的交往。如今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都一样乘着被人们比作山鹰的波音757降落在拉萨的贡嘎机场。机场建在雅鲁藏布江的河谷上,从下降的飞机上望去,雅鲁藏布江九曲回肠,在裸露光秃的山谷中,她黛绿的颜色就如同人的静脉,分明是一条从雪山上注入高原的生命河。
我们乘越野车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行进在至拉萨的公路上,近处再看江水,她的汹涌流量和清澈透明,无疑是一条世界上最纯净最美的江。
和我们一道进藏的刘伟是人民日报驻西藏的记者。他在西藏工作了近21年,精通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有人戏称他为“三级喇嘛”,而西藏对于我,更多是从才旦卓玛那动听的歌声中去想象的。
新落成的人民日报驻西藏记者站,是用当地的花岗岩砌成,风格简洁朴素。4月的拉萨,乍暖还寒,院子里人工培植的草坪已显出了绿色,我们刚下了车,一条温顺可爱的狗就扑到刘伟身上和他亲热不已。刘伟向我们介绍了这位站上的特殊成员,并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白雪”,它也主人般地向我们摇着尾巴。午饭时站上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像一家人一样。
刘伟是个外表不太爱修饰的人,即使是前不久他荣获中直机关评选的青年十杰,我们在电视里看他上台领奖,依然像平时那样衣着随意。在报社见到刘伟,印象中他总是来去匆匆。他一回到拉萨,站里每天都来许多人,他的藏汉朋友很多,许多拉萨人都认识他。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冲在新闻报道第一线。几天里,来站里的人中有自治区以及西藏日报的领导、文化艺术界的朋友、新华分社的同仁。大家在交谈中不约而同地和我们提到刘伟,他的为人,他的工作,他与西藏各界的交往,以及人们对他的良好评价,作为他的同事,我们深为他感到骄傲。其实刘伟是个不善张扬,默默笔耕的人,他的足迹遍及西藏的山村、牧场,他曾到过海拔近6000米的藏区去采访,包括孔繁森工作过的阿里地区。他一直和孔繁森很熟,或许正是因为太熟悉,所以一直没能对孔繁森生前给予更多的报道,提起这件事他就感到歉疚。其实在西藏不止一个人和我们讲,像孔繁森那样的好干部还有许多,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不言苦,却长期在苦中默默地奉献着。
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我随刘伟参观了宏伟的布达拉宫,他把我带入了迷宫般的宫殿,浩繁的维修工程完工时,刘伟曾作过详尽的报道。对那些虔诚无比的佛教徒,对那些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着睿智目光的喇嘛,对那些数不清的近乎完美灿烂的壁画,对那鳞次栉比红白分明依山高耸的建筑,我无法用语言去一一描绘。站在布达拉宫的顶端远眺拉萨城,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凡在西藏工作过的人,便终生有着深深的情结。
在人类的生存空间里,生活在世界屋脊上,只有能承受得住苦行寂寞劳其筋骨的人才可能去领略这一点,真正能看懂西藏的同样是这些意志顽强、崇尚信念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