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心中有父老乡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0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心中有父老乡亲
赵兴林吕文
在汕头特区西北部的鮀浦镇,洪生凯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洪生凯是汕头市升平区第三医院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到这里做手术的,常常指名道姓要洪生凯亲自主刀,甚至外地病人也常常不顾路途遥远,专程来找洪生凯看病。
生在鮀浦、长在鮀浦的洪生凯,曾目睹乡亲们由于缺医少药被病魔折磨的惨状。1965年,他从部队退伍回乡,分配到镇卫生院当医生。他立志要用自己在部队学到的医学本领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在农村医疗战线上一干就是30年。
洪生凯常说:“一个医生,要为病人解除痛苦,需要精湛的医术。”多年来,洪生凯孜孜不倦地在医学殿堂里钻研、探索。他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和函授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他除施行肝、胆、脾、胃、肠手术外,还大胆地向胸外科、骨外科手术进军,成为一专多能的医生。他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一万例输卵管结扎手术的临床体会》等6篇获优秀论文奖。
当医生期间,洪生凯走遍全镇16个村庄,给乡亲们送医送药。当院长后,他依然对病人一视同仁。他的座右铭是:“仁术济世,人命至重;不分贵贱,普施同人。”
洪生凯心里装着父老乡亲。1984年,医院开展了“三免、三先、一照顾”服务活动。对特困户患者免收诊金、免收治疗费、免收住院费;对危重急病人先诊病、先付药、先治疗;对困难者凭村证明给予住院半费照顾。这项活动坚持十年来,每年医院为此要减收近两万元。
在洪生凯的操持下,原来被称为“医疗转运站”的这个乡级卫生院,而今已经拥有108张病床、119名医务人员,设备先进、服务优良,成为闻名的省级文明医院。医院发展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可洪生凯心里依然想的是治病先治院,廉洁行医。他提出在医院开展“做乡亲们的贴心人”活动。为了不让“红包”玷污圣洁的白衣天使,医院专设“退红包小组”,对无法拒收的红包,采取医院先登记收下,安定病人情绪,病愈出院再如数退回的办法。
廉洁行医,洪生凯身体力行,并成为全院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此举深得人心,受到乡亲们的一致称赞。洪生凯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连续8年受到各种表彰和奖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