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一场神奇的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0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一场神奇的演出
耿直
我从事文化工作多年,看过不少中外大乐团的演出,曲种不同,风格各异。有古典音乐,也有现代通俗音乐。然而,看过之后大多淡忘了。前不久,我有幸观看了台湾高雄龙发堂大乐团的演出,感到确实是余音“绕梁三日”,印象至深。
我早就听朋友说过,台湾高雄有个龙发堂,龙发堂有个50余人组成的大乐团,这50余人几乎都是慢性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演出极为精彩,曾访问过江西、福建,还远涉重洋访问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轰动一时,被称之为“震撼心灵的乐曲”、“启开生命的乐章”。
龙发堂大乐团的演出真的那样神奇吗?我当时确实半信半疑。
正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龙发堂住持释开丰法师率领大乐团来北京访问,在保利大厦国际剧场首演,我怀着好奇心观看了这场演出。
演出分为两部分:前场是起源于闽南一带的民俗技艺“宋江阵”,后半场演出的是铜管乐和独唱。
帷幕徐徐拉开,舞台上没有光怪陆离的布景,没有变幻莫测的五彩灯光,天幕上缀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我们要的不多,但心存感激。我肃然起敬,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一阵锣鼓声响起,50余位剃度的僧人各持兵器走向舞台,为首者高举龙旗,步伐整齐、坚定、铿锵有力,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队伍在舞台上行进,忽而如一字长蛇排开,忽而如龙腾虎跃,忽而如潮水涌动……变化无穷。最为精彩的演出是“八卦阵”,两军对垒,刀光斧影,棍棒和盾牌相击,咚咚作响,观众屏气静声观看两军交战和变化多端的阵形,似乎随之进入了古战场……
闽南一带的民俗技艺表演与北方的社火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因此,我感到极为亲切,很爱看。释开丰法师祖籍福建省,为不使家乡的民俗技艺失传,亲自整理、编排了“宋江阵”这套集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节目,传授给他的弟子——50余名精神病患者。这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有益于病者身心的康复,岂不是具有双重意义!
如果说前半场是战鼓阵阵,惊心动魄,那么后半场则是轻歌曼舞,柔情似水。当帷幕再次拉开,一曲铜管乐“高山青”立刻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宝岛台湾,情切切,意绵绵,观众随着乐曲的节拍轻轻击掌,脸上洋溢着欢笑。乐手们演奏了一曲又一曲,既有世界名曲,也有中国民歌。大乐团的歌手们还演唱了一首首流行歌曲,如“凤阳花鼓”、“苹果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等等。感情真挚,令人心醉。
演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我始终处于一种肃穆、景仰和激动的心境中,因为这是一场神奇的演出!如果不是耳聆目睹了这场演出,谁能相信舞台上的乐手、歌手们竟是慢性精神病患者呢?舞台上一位乐手用单手进行演奏,那是很艰难的,其情绪却非常饱满。事后我听说他患慢性精神病达数年之久,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几度自杀未遂。那只左手就是在发病时自己用刀砍掉的。后来他被家人送进龙发堂,在释开丰法师的精心照料下,才逐步恢复了健康,启开了新的生命。大乐团的50余位乐手、歌手几乎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去,曾在绝望和痛苦中挣扎……
释开丰法师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家,早在1970年他把自己的祖产全部奉献给了精神病患者,创建了龙发堂。20多年来,他收容、帮助了700多名病人,被世人誉为“精神病患者之父”。龙发堂大乐团的演出震撼人心,释开丰法师一生秉持为善最乐的伟大精神不是更震撼人心吗?(附图片)
龙发堂大乐团在表演宋江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