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那五天怎么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那五天怎么过?
文哲
未料到我们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半工作制才一年多,从今年五月一日起又改为五天工作制。从此,免除了这周大休下周小休的麻烦,人们的休息时间更多了。一时间,社会上(包括新闻界)围绕着“双休日怎么过”的话题也多起来。什么旅游啦、文娱啦、健身啦、餐饮啦、购物啦、社交啦……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实行新工时制之初,多谈论些休息、休闲是很自然的,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引导也是必要的。但要提醒一下,可不能忽略那五天该怎么过。依我看,五天工作制,就是要把原先每周六天或五天半的工作在五天之内完成,不但要完成,而且要完成得更好。我国现今能实行五天工作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又要达到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休好两天,干好五天”,才是对五天工作制的全面、正确理解。
那五天究竟应该怎么过呢?笔者在这里提出三点浅见:
一要干足每周四十小时,不能七折八扣,缺斤短两。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下星期一再说”》,作者在一个星期五上午,去京城某医院看病,遵医嘱照X光片,来到放射科,此时为十一点二十五分,工作人员已用上午餐,叫患者“下星期一来”。这就是说,五天工作制被某些人自行缩短为四天半(甚至不足四天半)工作制。此种自行缩短工时的现象绝不仅见于这家医院。在一些机关单位,上班迟到半小时,下班早退半小时,已属常规,过去如此,实行五天工作制后依然如此。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每周干四十小时,实在不算多,怎好“少少益善”呢!
二要在四十小时内创造最佳效益。就每个职工来说,要聚精会神,心不旁骛,快节奏、高标准地进行工作。就单位的领导来说,更要具有时间的投入产出观念。现在一些单位,尤其是机构大、人员多的单位,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东西还很多。这些东西好比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徒然耗费了宝贵的光阴,还有大量财力物力,实际上是无效劳动。不少领导同志都叫“忙”,可是许多时间忙于应酬,这就没有忙在点子上。开会,在某些发达国家是要计算成本的,我们却少有这种现代观念,以致“会海”泛滥成灾。报载,齐鲁石化第一化肥厂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对会议采取倒计时法,以下班时间为控制点,倒排会议时间,避免了“马拉松”现象,这可算得改革会议的一条喜讯。
三要依据变化了的情况,改进工作安排,变更某些制度,以更好地适应服务对象的要求。有的基层同志担心:“实行五天工作制虽好,就怕到上面办事更难了。”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位村长到县里某部门办一个证,走了好长的路,换了好几次车,找到这个部门,却见门前挂了块“每周三、五下午学习”的挡箭牌。像这种原先每周三、六现在改为三、五的“雷打不动”的学习日,难道不可以改一改吗?何况,常见学习日里聊天多,占两个半天有何必要?再如,接待群众上访、举报的部门,双休日似也以有人值班为好。
有人说,实行五天工作制,将给中国人带来休闲方式的革命;还须补充一句,也应使我们的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只要我们抓住实行新工时制这个契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时间,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