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呼唤规范的求职环境——海南省劳务中介市场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呼唤规范的求职环境
——海南省劳务中介市场扫描
本报记者龚金星王斌来               
近年来,海南省劳务中介机构发展很快,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了公开竞争、双向选择的机制。职业介绍所在一定程度上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许多人借此找到了用武之地。然而,也有不少人到海南通过一些民办职业介绍所求职,却四处碰壁,屡屡上当。他们纷纷给本报来信,要求揭露那些职业骗子。为此,记者前不久赴海南进行了调查。

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位求职者的遭遇吧。今年4月6日,来自贵州的电气工程师魏树公到海口市“大川”职业介绍所求职。该所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好有这样的工作,并收了他30元介绍费。当他与该所介绍的公司联系时,那家公司答称:从未委托“大川”所招聘职员。魏树公回过头找“大川”所时,该所只打了几个电话就不再管了,介绍费分文不退。4月22日,成都姑娘唐霞经“希望”职业介绍所推荐到椰城广告公司应聘会计,该公司总经理说根本没有招聘会计的打算。唐霞要求“希望”所退回介绍费时,该所一反当初的热情,蛮横地拒绝退款。
海南省职业介绍中心的同志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到他们那里投诉的求职者,有些求职者先后跑了十几家民办职业介绍所,支付了上千元介绍费,也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求职者条件不合格,而是这些介绍所提供的信息有假——要么不招人,要么已经招满,要么就是根本找不到介绍的单位。

一些不讲职业道德的民办职业介绍所,采用各种恶劣手段欺骗求职者。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擅自增设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长期稳定的信息来源,经常抄录一些报刊上登过的招聘广告或编造信息;与招聘单位串通,合伙骗钱,例如实际只招10人,假称招200人,骗取求职者的报名费;伪造很多单位的名称和印章,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信誉;无营业执照和许可证非法营业;法定代表人及其工作人员素质低,对国家主要人事劳动政策不了解;对用人单位审核不严,求职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4月25日,记者在海南省职业介绍中心采访时,正好遇到一起诈骗案。吉林省敦化市的中华信息供求报社在海南创办的南方经济公司(没有营业执照),委托“华夏”、“希望”职业介绍所招聘工作人员。这两个职业介绍所没有按规定审验营业执照原件,只凭对方伪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私刻的公章便帮助物色人员。该公司让每个求职者交35元钱办工作证,再交1000元风险抵押金,如果经济困难,交500元也可以。两名同时应聘者发现发给的工作证号码一个是90多号,一个是2000多号,对该公司产生怀疑,于是向海南省职业介绍中心报案。

目前,海南省究竟有多少家从事劳务中介活动的职业介绍机构,谁也说不清楚。据海南省人事劳动厅的同志介绍,目前仅海口市的职业介绍机构就超过100家。有些单位名称虽不是职业介绍所,但兼营职业介绍业务。由于以前开办职业介绍机构只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即可,营业地点分散,劳动部门对这些民办介绍所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发现问题也没有办法直接处理。按规定允许的收费项目只有三个:向求职者收取10元介绍费;向接收单位收取50元以下委托招聘费;向求职者收取介绍成功费,标准为第一个月工资的30%。可是在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中,普遍存在收费过高的现象。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人事劳动部门的力量来监督劳务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执法机关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无证经营的、未经人事劳动部门办理开业登记的、不按物价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的,尤其是以介绍职业为名行骗的民办职业介绍所要坚决取缔,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1994年10月,海南省人事劳动厅、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归口人事劳动部门管理,进入人事劳动部门划定的场所开展业务。名称统一为职业介绍所,凡名称为咨询公司、信息中心等的单位不得开展职业介绍活动。民办职业介绍所应具备不少于20万元资金的银行资信证明,全部工作人员上岗前须经省人事劳动厅业务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遗憾的是,这份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到人事劳动部门指定的场所经营的民办职业介绍所目前仅有14家,那些分散在外面的介绍所中有不少依旧在行骗。在职业介绍所相对集中的海口市海府大道,一位求职者告诉记者,某星期天他路经海新大厦时,看到“伯乐”职业介绍所在105号房间设点招工。介绍所的人说招工单位是某某房地产公司,月薪上千元,先交200元上岗费,下周一面试,如不上岗退还费用。交钱后,他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海新大厦105号房间面试,那里已经空无一人。

民办职业介绍所是海南省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肯定其在沟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因缺乏管理造成的混乱。拥有一流人才是90年代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特区要发展离不开引进人才。良好的求职环境可以使大量的人才有机会在海南发挥才干,如果因少数民办职业介绍所的不法行为影响了特区的整体形象,最终将阻碍特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