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下功夫把“蛋糕”做大——培植地方财源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下功夫把“蛋糕”做大
——培植地方财源的几点思考
王克英
实行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单纯围着收收支支切“蛋糕”打圈子,不抓生财之道,不想法子把“蛋糕”做大,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税体制,对地方财源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从我们的实践看,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财源建设:
(一)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稳固基础财源。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新财税体制下,农业税源对地方财力的影响加大,特别是农业特产税更是一块“发面”,因此,农业也是财源建设的根基。抓兴农生财,必须把握多种经营这一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等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利税率高的产品和产业。
(二)通过调整工业结构,优化主体财源。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原则,把改组、改造、改制结合起来,下决心“治散、治小、治差”,下大力“调整、调高、调大”,根据财力着重扶持一批高附加值、高利税率的支柱产业集团,集中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培植一批财源大户,促进全省工业结构的优化和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壮大支柱财源。坚持大发展与大提高并重,大力发展“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乡镇企业,调整区域布局和产业组合,努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改变现在“铺天盖地”小企业多,“顶天立地”大企业少的状况,形成一批效益高、贡献大的企业群体。
(四)通过开发新兴产业,培育高效财源。注意跟踪国际现代科技发展动态,加速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扶持高科技产业,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努力形成面向21世纪的高效财源。
(五)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新兴财源。重点发展旅游、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建筑和服务等行业。
(六)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补充财源。加快市场建设,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生产经营场地,依法保护各种经济成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参股、贷款或贴息等形式,扶持一些生产型、科技型私营企业大户,以提高规模效益。同时,搞好政策导向和优质服务,加快发展一批管理水平、效益水平较高的“三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税源。
(七)通过管好盘活地产、房产、资产,发掘潜在财源。政府通过对地产一级市场的管理,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促进地产二级市场的开发与搞活,实行国有土地有偿出租和转让,通过商品房开发,国有房地产经营,增加地产和房产收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国有收益流失,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财源建设是实打实的工作,实就实在最终要看效益、看利税、看财政入库。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都把本级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摆到应有的位置上,下大气力去抓。从长远来看,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和远期规划,突出重点项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能抓一段,丢一段,更不能变来变去,有始无终。从当前来看主要是抓好几个关键措施,使财源建设落到实处。
政策导向。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于去年8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对全省财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标准。现在,这个标准已开始成为各级各部门目前财源建设的共识。
抓资金投入。在筹集财源建设资金方面,我们总结提出了18条路子。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条。第一,进一步巩固和使用好财源建设基金。第二,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第三,发展储蓄,增加银行贷款。第四,加强税收工作。第五,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第六,强化财政周转金管理。第七,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造和改组,盘活企业固定资产;搞活企业资金存量;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其促进经济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第八,规范和拓展财政信用。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